Copyright 2015-2024 多趣味 版權所有 京ICP備2015051670號
2024年9月,華為發布了全球首款三折疊手機,當時余承東在接受央視新聞采訪時宣布:“Windows PC可能停止供貨了,可能是最后一批了,以后就用我們的鴻蒙PC了。”
圖源:央視新聞
當手機、平板、汽車都已接入鴻蒙生態,PC端的缺席,把華為夢想中一套完整的智能體驗攔在門外。“斷供”反而成為動力,華為選擇自研PC系統,補齊最后一塊拼圖。
事實上,華為做電腦的時間并不長,從2016年推出首款MateBook算起,才僅僅八年多,而且整個PC業務歷經很長的一段空白期,2019年一紙禁令下來,差點夭折。
任正非拍板:“他們不給我們裝系統,我們就自己造!”這句話成了鴻蒙PC的起點。終于,在今年的5月8日,鴻蒙操作系統首次在電腦端亮相。
過去30多年,中國PC消費市場一直是「用著別人的系統,交著生態的租」。據市場調研機構數據,截至今年4月,微軟的Windows系統以71.06%的份額穩居第一,蘋果的macOS以15.64%的份額居第二位。這兩家占了近九成份額,其他操作系統只能瓜分剩下的一成。
鴻蒙PC的出現,實實在在打破了這一局面。雖然只是初出茅廬,但無疑標志著國產操作系統首次在PC領域撕開壟斷的鐵幕。DoNews受邀見證了這一時刻,本文將和大家聊聊國產PC系統的“破冰”之路。
01. 徹徹底底的“自家東西”
盡管華為尚未公布鴻蒙PC的詳細參數,但人們已經為這臺設備的出現激動不已,因為它從根上就很“純血”。
此前鴻蒙系統主要采用雙框架系統,既有華為自研的內核,也有安卓開放源代碼項目。后來,華為全面推廣原生鴻蒙,同時給鴻蒙PC提出了一個難題——不能再倒回去采取雙框架策略,靠兼容Windows軟件完成冷啟動。
為了實現獨立自主,華為投入了多少?大會現場,華為終端BG平板與PC產品線總裁朱懂東表示,鴻蒙PC集結了1萬多名頂尖工程師,聯合20多家研究所,已積累超2700項核心專利。
如此發力的結果,換來的是并非簡單復刻Windows的交互范式,或是移植手機系統,而是深度重構PC端的底層架構:
• 硬件層面:基于分布式軟總線技術,突破物理接口限制,實現設備間算力動態調配;
• 交互層面:融合鍵鼠、觸控、語音、視覺四大交互模式,重新定義人機交互邊界;
• 生態層面:打通桌面端與移動端生態,讓Photoshop等專業軟件與抖音、小紅書等移動應用同屏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