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自主品牌以“一超三強”(比亞迪為一超級巨頭,吉利、奇瑞、長安為三強領軍)領跑中國車市時,一方面確實讓國人看到了來自中國汽車的崛起,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到來自頭部之間的競爭,從來也未消停。
其實今年半年以來,自主幾家相互間明爭暗斗的戲碼并不少。無論是論壇上的吵架,還是企業(yè)負責人的陰陽,抑或各自“水軍”之間的相互攻擊,其實核心問題就是相互間的市場和產(chǎn)品短兵相接,到了不得不刺刀見紅的時刻。
結(jié)合2024年全年和今年上半年“一超三強”的數(shù)據(jù),可以明顯看到一些新的變化:

比如吉利實現(xiàn)了對奇瑞的反超,2024年全年奇瑞領先吉利34萬輛,而今年上半年變成了吉利領先奇瑞約20萬輛。
比亞迪2024年對第二名領先了174萬輛,到了今年上半年這個數(shù)據(jù)變成了71萬輛,第二名對第一名的追趕,這個差距以肉眼可見的速度縮小。
吉利2024年對長安的領先為53萬輛,到了今年上半年,這個數(shù)字擴大到了約58萬輛。
同樣的比亞迪、吉利、奇瑞、長安四家上半年分別31.5%、47.4%、14.8%、3.8%的增幅,也可以看出誰在競爭中真正地更勝一籌。而核心原因就是:誰把握了競爭的核心地帶,誰就能夠加快戰(zhàn)略反攻的步伐。
提到除了比亞迪之外的幾家頭部自主車企的新能源布局,從2023-2024年,銀河、啟源、風云和龍/Hi-4系列,為吉利、長安、奇瑞、長城們,打開了新能源進軍核心主流市場的序幕。進入到2025年,從奇瑞到吉利,從長安到長城,每一家都鉚足了勁,想辦法望比亞迪的項背。
四家頭部自主車企的新能源序列又給出了怎樣的成績單?站在幾乎已經(jīng)理順體系的里程碑節(jié)點上,各家又給出了怎樣的發(fā)展思考?
分析各家獨立的新能源陣營,就能看懂接下來一兩年內(nèi),四家自主車企在新能源市場的發(fā)展前景,更能看到這四家車企,誰更有機會無限靠近比亞迪,去競爭、PK和并肩同行。
01風云、啟源為何沒趕上銀河?
正如上文提到,為什么吉利能夠在與奇瑞和長安的競爭中脫穎而出,且縮小與比亞迪之間的差距,核心原因就是戰(zhàn)略選擇和定力。
首先是吉利銀河,從2023年以銀河L6\L7開始萌芽,培育體系,到2024年銀河E8不瘟不火,和銀河E5大放異彩之后,吉利銀河獨立成新能源品牌,相繼推出了吉利星愿和銀河星艦7后,發(fā)展勢頭有目共睹。
今年以來,吉利銀河多款產(chǎn)品賣爆,包括單月最高達4萬輛的星愿,和星艦7、星耀8的熱銷,讓吉利銀河今年以來單月銷量基本上在10萬輛上下,奠定吉利快速發(fā)展的新節(jié)奏。
其次是奇瑞風云,其實從2024年年初開始,風云就被稱為是對標吉利銀河的新能源存在,A8\T9\T10幾款產(chǎn)品上陣,特別是在去年下半年,風云的單月銷量上過1.6萬輛,但是這種節(jié)奏并沒有持續(xù)太久。
比如說為風云開路的頭號車型風云A8,上市以來一直表現(xiàn)平平,最高月銷量僅6000多輛。風云T9倒是在去年4季度單月銷量沖上萬輛了,不過進入到2025年,這款車型最低銷量僅為980輛,最近幾個月一直在兩三千輛之間徘徊。而T10上市以來,一直銷量都不好,最高月銷量僅1000多輛。
到了今年,擁有4款產(chǎn)品的風云,單月銷量僅在五六千輛之間。直到今年7月9日風云A9L上市,奇瑞才宣布風云獨立成新能源品牌,舉起全力邁向新能源的大旗,可以說全面對標吉利銀河。
再看長安,實際上啟源也算是在2023年萌芽,緊跟吉利銀河的步伐。2024年上半年,A05、A07、Q05幾款核心的產(chǎn)品為啟源帶來了超1.8萬輛的單月銷量,不過一直都在1萬多輛的水平徘徊。但2024年底推出的E07之后,切了一塊極其小眾的市場,未能為長安啟源帶來增量,浪費了市場機遇和時間。
直到今年6月份長安成為新央企之后,長安新能源全部并入啟源之后,啟源有了最直接的銷量上的改觀,特別是將長安微車Lumin并入之后,今年6月份啟源品牌單月銷量沖上4萬輛的新高。
對比幾家的戰(zhàn)略,實際上相互之間路徑存在諸多相似之處,但每一家變革的堅定決心,和快速的反應能力,確實大不一樣,也就帶來了各自之間發(fā)展的差異。
吉利銀河應該算是最快速,最徹底的。果斷最早合并了幾何汽車,全面并入吉利銀河,關停吉利品牌旗下的新能源車型,將吉利品牌的新能源全面整合到吉利銀河,不僅讓整個研發(fā)和體系瞄準最重點的市場,同時在經(jīng)銷商的布局上,也快速迎來變革,減少了內(nèi)部之間的車型打架、力量權衡和博弈,推動了吉利銀河的快速發(fā)展。
當然從去年9月開始整合以來,吉利的戰(zhàn)略思路就理得比較清晰了,吉利品牌專注燃油車市場,而新能源陣營僅有兩條線路,其一就是主打經(jīng)濟性市場的吉利銀河,有純電和插混。第二就是合并了的領克和極氪,主打中高端市場,純電和超級混動都有。品牌區(qū)隔清晰,而且百萬輛級累計銷量的領克和50萬輛級的極氪,品牌辨識度已經(jīng)建立。
奇瑞風云和長安啟源,之所以沒有出現(xiàn)吉利銀河這樣的快速發(fā)展節(jié)奏,筆者認為,核心原因也在于內(nèi)部新能源分工不清晰。
比如奇瑞的新能源陣營則比較豐富,符合奇瑞一貫喜歡多生孩子好打架的風格。不僅有奇瑞本品牌車型的PHEV&EV陣營,也有如合并螞蟻、冰淇淋、ICAR的奇瑞新能源,有獨立混動產(chǎn)品序列的風云,有主打越野新能源的捷途新能源,還有中高端品牌星途的純電和增程新能源序列,還有與合作的智界,以及含凱翼、開瑞等品牌新能源車型的其他陣營。
可以說奇瑞的新能源架構(gòu)最為復雜,鋪設的盤子也比較大。特別是奇瑞本品的新能源,難免會與風云搶市場、搶資源的情況,比如奇瑞本品有瑞虎9的插混,還有探索06的插混,也包括QQ螞蟻和冰淇淋系列純電。而風云也有A系列和T系列不同級別大小和價格段的插混車型,無論是傳播還是終端經(jīng)銷商銷售方面,都存在不夠統(tǒng)一的問題。
長安的情況也基本上一樣,除了深藍和阿維塔獨立以外,長安還區(qū)分了引力和啟源兩大板塊,其中引力核心是燃油車,啟源是新能源。但在實際情況中,引力系列中依然存在如UNI系列的插混車型,逸動EV和Lumin等原本長安新能源的車型,與啟源等系列車型出現(xiàn)一定程度上的相互影響。
長城雖然有龍系列和Hi-4系列,但是長城的新能源陣營可以說并沒有形成如吉利、長安、奇瑞這樣的矩陣式和品牌式的格局,數(shù)據(jù)方面的分析也就更難解讀了。
02從序列到品牌,誰撐起未來?
中國內(nèi)卷的汽車市場,戰(zhàn)略重心和投入,一定會成為企業(yè)發(fā)展的核心推動力。鑒于這三家原本的新能源序列都發(fā)展成了新能源品牌,其實相互之間的正面競爭就更加明顯了。
其實從現(xiàn)在回看銀河、風云、啟源三家的發(fā)展情況和結(jié)果,看得出誰真正下定決心快速干起來了,特別是這三大品牌占各自新能源的比重情況。我們可以拿2024年全年的數(shù)據(jù)來分析。
2024年,吉利銀河合并幾何的銷量是49.2萬輛,當年吉利新能源的總量是88.82萬輛,相當于吉利銀河2024年占吉利新能源的比重在55.4%。
長安啟源2024年的銷量是14.58萬輛,這年長安自主新能源的總量則為66.61萬輛,啟源的比重為21.89%。
奇瑞風云2024年的銷量是11.3萬輛,這年奇瑞新能源的總量是53.16萬輛,風云的比重為21.26%。
到了今年上半年,吉利新能源銷量72.51萬輛,吉利銀河銷量54.84萬輛,銀河在吉利新能源的比重達到了75.63%。從55.4%到75.3%,可以看出吉利銀河對吉利新能源的貢獻在逐步加強,在更大的大眾化消費市場中,吉利銀河對吉利新能源整體的銷量推動力量相當強悍。
長安自主2025上半年新能源銷量為39.29萬輛,啟源的銷量為16.92萬輛,啟源在長安新能源的比重達到43%,對比去年全年數(shù)據(jù)的21.89%,整合之后的長安啟源品牌形象和戰(zhàn)略重心可以說更加清晰了。
奇瑞風云2025年上半年新能源銷量為32.9萬輛,風云銷量為3.79萬輛,風云占奇瑞新能源比重僅為11.52%,無論是對于奇瑞風云去年21.26%的新能源占比,還是三家各家的表現(xiàn),今年上半年奇瑞風云發(fā)展和轉(zhuǎn)型較為艱難。這也不難看出為什么奇瑞前不久進行了戰(zhàn)略整合,且也將風云調(diào)整為全新的新能源品牌了。
當然戰(zhàn)略調(diào)整只是第一步,接下來的產(chǎn)品規(guī)劃和節(jié)奏,才是奠定全年發(fā)展的重要核心。
從吉利銀河來看,全年的目標是完成100萬輛,從上半年的成績來看,這個目標應該不難。而且目前吉利銀河單月銷量基本上貼近10萬輛,再加上即將要上市的銀河A7和M9,以及已經(jīng)在工信部申報了銀河星耀6,每一款產(chǎn)品都將切中非常熱門的市場,去支撐吉利銀河全年100萬輛的目標。
長安啟源除了穩(wěn)住目前單月4萬輛的銷售水準,今年下半年還有10萬-15萬元級的B級轎車啟源A06,還有定位略高于啟源Q05,代號為B216的一款緊湊型SUV,也會有純電版與增程版。按照長安給出的23萬輛的年銷目標,完成難度不大。
而奇瑞風云除了剛上市的風云A9L,今年下半年還將推出中型插混SUV風云T8L,大型SUV風云T11,另外還有一款緊湊型SUV風云E06,該車也有插混和純電兩種選擇。至于全年的目標,應該來說不會太高,主要還是以品牌獨立之后的產(chǎn)品和渠道梳理方面。
所以不難發(fā)現(xiàn),目前吉利、奇瑞、長安三強的新能源布局,吉利銀河走在了最前列,且為奇瑞和長安打了個樣,目前長安應該是全面摸著吉利過河,全面升級之后的啟源應該會有更快速的市場表現(xiàn)。而奇瑞由于多品牌的原因,還有很多難以割舍和統(tǒng)一的地方,有可能會走出自己獨特發(fā)展的道路。
至于吉利是不是摸著比亞迪過河,可以說是,但也不全是,對標是為了更好地錨定,減少消費者認知成本。而雙渠道雙車戰(zhàn)略也不是比亞迪的專利,之前大眾、豐田、本田在華雙車戰(zhàn)略玩得很溜,吉利也算是汲取了中國市場各大車企征戰(zhàn)的統(tǒng)一策略,核心是怎樣實現(xiàn)銷量和市占率的最大化。
至于2025年或者2026年誰會超越和反超誰,筆者倒不是很擔心,畢竟從目前的競爭格局來看,相互之間都有著較大的差距,最多就是吉利與比亞迪之間的差距繼續(xù)縮小,而“一超三強”的自主格局,如果每家都不犯大的錯誤,或?qū)⒊掷m(xù)到2026年之后才會有所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