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雷諾,外表沃爾沃,誰看了不迷糊”。
在吉利汽車旗下的“星越L”掛上雷諾車標變身為“Grand Colleos”,并突然在韓國賣瘋后,有網友如是評價這種“另類出海”。
看來混血兒到哪都會被多看一眼,這款車的中法瑞韓混血,太招人喜歡了。
但實際上即便是在國內,星越L也被認為是20萬內最能打的SUV之一。
“要外觀有外觀,要配置有配置”。
只不過在電車的狂暴壓力下,這款車的戰力被低估了不少。
但人們真正感興趣的是,它到底是如何跑到棒子那里,又一舉爆單的?
眾所周知,在韓國賣車非常不容易。
因為這是一個高度集中的市場,現代和起亞這兩個寡頭基本上拿走了三分之二的份額,其他品牌只能去撿剩下的那些邊角料市場。
但即便如此,情況也正在改變。
雷諾韓國、特斯拉、比亞迪都在想方設法搞棒子市場。
這其中也包括我大吉利。
而跟特斯拉和比亞迪的進口玩法不太一樣,吉利搞得更輕。
具體來說,就是在2022年,吉利斥資13.76億元認購雷諾韓國34.02%股份,成為第二大股東。
由此,吉利的新車型由雷諾釜山工廠生產,且零成本獲得產能和300家經銷商網絡。
這就是輕資產運營。
目前來看,吉利這套高階玩法收效不錯——用參股代替建廠,以技術換渠道,靠本地化破壁壘。
2024年,Grand Colleos推動雷諾韓國的全年銷量達到了10.7萬臺,實現了大約2.6%的同比增長。
在這其中,Grand Colleos一款車就賣了2.2萬臺,已經是這家雷諾韓國的銷量中堅。
到了今年6月份,這款掛著雷諾標的“法系豪車”Grand Koleos,推動雷諾韓國的銷量在6月份同比增長145.6%,成為一匹大黑馬。
韓國人排隊瘋搶這款科雷傲時卻不知道——這車從頭到腳都是中國吉利的星越L換殼,連擋把弧度都沒改。
這款車的爆單真相在于,韓國人搶的“法系豪車”,內核全是吉利。
換句話說,韓國熱銷的雷諾Grand Koleos,實為吉利星越L的“精裝修版”。
同樣的CMA平臺、雷神混動系統、三聯屏內飾,甚至生產線都來自吉利技術支援。
但韓國消費者渾然不覺,只因車頭掛著雷諾標——在韓國人眼中,雷諾憑借早年與三星的合作積淀,仍自帶“高端濾鏡”,而中國品牌若硬闖,大概率撞上本土品牌80%市占率的“愛國銅墻”。
另外,Grand Koleos在韓售價約25萬人民幣,比同級的起亞索蘭托還貴5200元,但憑借“法式設計”營銷和越級配置,上市即在細分市場大殺四方。
韓國媒體吹捧其“豪華內核”,直到真相曝光后,網友才分裂成兩派:有人大罵“上當”,更多人坦然接受:“車好就行,管它哪國產”。
這款車的成功,其實也反映了吉利的另類出海,即通過參股本地企業,繞過市場壁壘。
這就是借雞下蛋,同時也把自己的經營風險降到了最低。
畢竟韓國市場封閉(現代起亞占88%份額),歐美品牌都難突圍。
而雷諾因歷史合作被視作“本土化外資”,吉利借此繞開排斥心理,還蹭到法系品牌溢價。
同時,雷諾提供品牌背書和渠道,吉利輸出CMA架構和混動技術。
雷諾韓國工廠此前產能閑置嚴重,2024年因代工Grand Koleos,出口量暴漲4倍——吉利輕資產賺利潤,雷諾靠分成續命。
這場合作最顛覆之處,是中國首次成為汽車技術規則制定者。
Grand Koleos的混動系統完全依賴吉利雷神技術,其1.5T插混綜合功率245馬力,油耗比競品低15%。
雷諾甚至將吉利的CMA架構植入全球車型,取代自研平臺。
這甚至讓雷諾CEO盧卡·德·梅奧都被折服:“合作是為獲得領先混動技術,應對2040年內燃車仍占全球50%的現實。”
請在微信客戶端打開
當然,吉利這個布局貌似還大有深意。
畢竟就算Grand Koleos通殺棒子,其實也撈不到太多實惠。
2025年6月,韓國市場新車注冊達14.5萬輛,其中80%以上仍由本土品牌占據。
所以吉利借道韓國的終極目標,是以自貿協定為跳板,突破歐美貿易壁壘。
釜山工廠生產的Grand Koleos,憑韓美自貿協定可免關稅銷往美國,規避中國車25%關稅。
2024年,雷諾韓國年銷量達到了10萬6939輛,其中在韓國市場的銷量為3.9816萬輛,占比約為37.2%。
其他六成多的份額,當然是出口了。
所以與雷諾的合作,讓吉利以更小代價、更快方式參與全球化競爭。
但無論如何,有一點已經大勢所趨——當韓國人為中國技術買單時,世界汽車版圖已悄然劇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