虧損、虧損、還是虧損。蔚來這家公司,成立以來最常見的新聞就是:又虧了。
但這一次,李斌用一場發布會,把“虧損去哪了”講清楚了。
整整七年,接近1000億的資金投入,有人只看到了財報上的赤字,卻看不見這背后打造的是一套全行業最完整、最獨立、最不可復制的造車體系。
外界一直以為蔚來的錢都砸進了換電站,錯了。換電只是冰山一角,真正的大頭,是那一臺臺看不見的專利、架構、平臺和操作系統。
你以為它在虧損,其實它在造墻。
發布會上,幾乎每一個功能都自研,連車身結構件都是獨立開發。輕量化車身用了蔚來自研的NIO-2代一體化壓鑄技術,強度提高2.12倍,重量減少11.7公斤。
哪怕是一顆小螺絲,它都不愿意和別人一樣。
L90搭載的900V高壓系統、電池包、電驅系統,全是自研。電驅效率高達97%,單位能量密度達193.2Wh/kg,做到小體積、大容量、強性能、低損耗四項合一。
有人說它四驅破百只要4.7秒、雙電機也能做到5.9秒,但蔚來最驕傲的不是快,而是快背后的“干凈”。
而真正讓全行業啞口無言的,是Sky OS操作系統。
它花了5年、投入23000人/月,不依靠鴻蒙、不借用安卓,真正打造出屬于中國汽車工業自己的底層系統,主控+區域控制+中央算力全部打通。
別家還在堆芯片,蔚來已經完成軟硬一體化協同。
這才叫造車,而不是“組車”。
L90的“守衛模式”,可以做到全天候7×24小時監控待機,每天耗電不到1度,是行業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哪怕放3年都還有電。
用一句不夸張的話說:這是行業唯一可以“駐車無憂”的車型。
更關鍵的是,這些功能不是買來的堆料,而是蔚來七年來一個個“虧損”的成果。它沒有外購HUD、也不堆攝像頭數量,而是用一整套融合感知系統,把智駕性能做到人機共駕的下一個階段。
空間部分更是一次工程奇跡。L90全車實現了36項空間結構優化,包括副儀表板下沉、副車架壓縮、電纜重排、熱泵結構集成,最終換來1.33米三排腿部空間和240L前備箱。
別家拼的是加長,蔚來拼的是效率。
這一切并非靠堆料,而是靠專利——僅L90前備箱系統一項,就申請了13項專利;整車涉及專利總數超過300項,涵蓋底盤、電驅、熱管理、座椅、儲物、空調、交互在內的核心系統,真正從底層定義汽車架構。
輕量化的骨架,軟件定義的靈魂,結構冗余的安全設計,這些從不在PPT里標紅加粗,卻支撐起整車品質的細節,才是蔚來真正的“隱性資產”。
人們總以為造車新勢力拼的是價格,其實拼的是底層。
別人講卷屏幕、卷沙發、卷喇叭,蔚來講卷平臺、卷架構、卷系統、卷自研。
這不是炫技,是護命。
過去幾年,芯片短缺、系統斷供、平臺受制于人,不少車企動輒被掐脖子。而蔚來,幾乎所有核心系統都能獨立替代,哪怕美國封鎖、安卓退出,它也照樣能跑。
這不是車企的常規打法,而是“科研機構”的戰略邏輯。
所以說,蔚來已不是一個簡單的造車公司,而更像是中國的“第二家華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