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外部不確定性日益增加,為中小商家提供“避風港”和“助推器”,助力其度過周期波動,這種“授人以漁”的模式,遠比補貼的“大水漫灌”更具生命力。
“當下的市場在加速變化,平臺要敢于犧牲短期業績,助力商家度過短期波動。”這是拼多多董事長陳磊,在一季報電話會議上的發言。
財報發布后,拼多多的股價出現了一定幅度的波動,但業內人士則認為,相較于追求絕對意義層面的數字,拼多多的選擇,更指向于把收益投入到廣袤的產業帶和中小商家中,用顆粒度更細,鏈路更廣的扶持,讓毛細血管端的產業帶商家,擁有更強的抗風險能力。
也正是因為如此,對于拼多多而言,犧牲一定的業績與利潤水平,可以也是必須要支付的“代價”,而這樣的投入力度,其實已經遠超市場預期。
我們可以發現,拼多多還是那個“讓更多人用上廉價好物”的拼多多。但在方式和策略上,更加“精耕細作”。
在不確定性和“消費青睞”的行業大周期下,拼多多的答卷并非為了一時的長短——更強的產業鏈韌性、更好的平臺競爭力,以及可持續發展的產業生態價值,才是拼多多不惜時間金錢,持續投入的根本意義所在。
主動減速,進一步加大投入
5月27日,拼多多發布2025年第一季度財報。財報內容顯示,拼多多一季度實現營收956.72億元,同比增長10%。盡管依然保持了雙位數的增長態勢,但相較以往,營收增速開始進入到一種穩健抬升的狀態。
本季度內,拼多多實現利潤160.86億,同比有一定程度下降,原因在于費用增加所致。拼多多董事長、聯席CEO陳磊在后續電話會上解釋說,“這主要是源于拼多多加大了投入,今年以來,將‘百億減免’等措施升級為‘千億扶持’。”
這也并非無跡可循,根據拼多多執行董事、聯席CEO趙佳臻的解釋,外部環境的變化,已經給商家帶來了新的挑戰。對此,拼多多無法做到熟視無睹。“公司上下全面投入這一新戰略,優先保證用戶和商家的利益,努力為商家提供更多確定性,助推產業平穩轉型。”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5年1-4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僅增長2.3%,創下除2020年疫情初期外近十年同期最低增速,內需的低迷已經擺在了明面上;而在消費意愿上,央行2025年一季度城鎮儲戶問卷調查顯示,傾向于“更多儲蓄”的居民占比達58.0%,創歷史新高;傾向于“更多消費”的居民占比僅22.8%。
生命自會尋找出路,拼多多自然也不會停滯不前。對于長期深耕產業帶及農產品的拼多多而言,產業帶的供給側改造升級,就成了順勢而為的戰略選擇。
千億扶持里的“長期主義”
在2024年Q2的財報電話會上,陳磊首次明確提出:“做好犧牲短期利潤、長期投入的準備。”這也是2024年8月“百億減免”的先聲。
百億減免的核心目標,在于減免技術服務費、退返推廣費、下調保證金,以減輕商家經營壓力,進而優化平臺關系。
結合財報數據可以發現,平臺銷售費用也在這期間發生了較大幅度的增長,234.11億元同比增加43%至334.03億元;傭金收入也因此被拖累,同比下降5.1%。
生態投資并非“一錘子”買賣,從平臺策略變化的脈絡中,我們也能發現,拼多多的轉變并非“爭一時之長短”的權宜之計,而是基于更長遠的考量,投入技術、金錢在內的各種資源,進行一場前所未有的生態基建。
升級迭代后的“千億扶持”,將補貼和扶持范圍聚焦到中小商家,早在3月,拼多多即在趙佳臻的帶隊下,推動成立了“商家權益保護委員會”,以保護更廣大商家群體的經營權益。相繼推出了“異常訂單預警”“低價風險預警”等多項舉措,進一步完善平臺生態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