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首屆海淀區人工智能實驗班畢業典禮在清華大學附屬中學舉行。本次活動由海淀區教育兩委和清華大學主辦,海淀教科院、清華大學計算機系和清華附中聯合承辦。中國科學院院士張鈸,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院長李永智,中國科協組織人事部副部長朱立達,海淀區教育科學研究院院長吳穎惠,清華大學計算機系黨委書記賈珈,北京市科學中心副主任吳媛,海淀區教委副主任唐建東、副主任趙霞,海淀區科協副主席賓智慧,中國電子科學研究院副院長趙彥杰,海淀區教委基教二科科長田圓、美育科科長曹芳、智慧教育辦公室主任劉偉,清華附中校長方妍等領導專家,以及實驗班師生、家長代表共同見證了這一重要時刻。
扎根AI沃土,見證成長碩果
本次活動分為學生課題結題答辯與畢業典禮兩部分。
在上午的結題答辯中,來自開源硬件、機器學習、數學建模三個方向的55項課題集中亮相,評審團由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總體設計部型號設計師錢航、奇安信技術研究院院長鄭曉峰、研究員鄭恩南、北京林業大學副教授方良、清華大學自動化系本科生工作組副組長白玉琦、海淀教科院研究員鄭志宏、卞麗、侯思雨,以及清華附中教師等跨領域專家聯合組成,他們對學生課題的創新性、技術深度及實踐價值進行嚴格評審,為下午的典禮埋下精彩伏筆。最終評選出優秀論文獎16項。李永智院長在點評中表示:“這些項目不僅技術扎實,更關注真實需求,體現了海淀學子的家國情懷。”
學生進行結題答辯現場演示
下午,畢業典禮隆重舉行。海淀區教委副主任唐建東在致辭中指出,實驗班作為海淀區與清華大學聯合打造的人工智能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平臺,通過兩年“大中銜接”實踐,助力學生在賽事、科研中斬獲佳績,為青少年探索AI領域提供了優質資源與標桿經驗,并勉勵學子繼續深耕技術、勇擔使命,為國家科技發展貢獻力量。
海淀區教委副主任唐建東致辭
海淀教科院院長吳穎惠通過項目整體匯報,回顧了實驗班的培養歷程。課程涵蓋機器學習、計算機視覺、智能硬件開發等內容,學生累計完成55項課題研究。“同學們從AI啟蒙者成長為能獨立解決問題的創新者,這正是教育的意義。”吳院長如是說。
海淀區教科院院長吳穎惠作匯報
少年創新力:從視力檢測到無人機追蹤
在優秀課題展示環節,由譚洪政老師指導徐冰瑤同學開發的《基于手勢識別的自助視力檢測系統》引發關注。她利用MediaPipe手部關鍵點檢測技術,結合OpenCV動態視標生成,實現全程自動化測試,準確率達95%以上。徐冰瑤分享時表示:“未來希望將系統適配到移動端,讓更多人便捷篩查視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