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行業從無 “營銷立命” 之說,唯有對技術邊界的持續探索、對安全的始終敬畏,和對品質的精益求精。這不僅是產品準則,更是東風風行作為央企品牌的產業擔當—在新能源轉型的關鍵期,將品牌價值建立在“用戶可感知的可靠”之上。
在當下新能源汽車競速賽中,東風風行選擇以旅行這種富有參與感的方式,拉近與用戶的距離。7月底,超百位東風風行星海用戶從四省十城齊聚河北張北草原,開啟了一場 “風行中國?共護星空” 觀星之旅,實現了風行品牌與用戶之間信任、透明的雙向奔赴。在汽車這種長周期行業里,這種深化與用戶情感連接的活動,正是永恒不變的正確解題思路。
行穩致遠 產品是根基
今年6月,東風風行全系車型終端銷量達10498輛,同比增長高達39%,遠超行業14.5%的增速。這份成績單的背后,是市場對一個核心事實的認可:東風風行將“央企技術實力”轉化為“用戶可觸摸的品質”,讓前沿技術不是實驗室里的展品,而是服務于日常出行的可靠支撐。
此次觀星之旅,在一望無際的廣袤草原,除了有詩與遠方的美好外,補能焦慮是用戶最現實的顧慮。但駕駛著的用戶卻無此擔憂,得益于45.18%高效馬赫動力,星海V9能輕松實現1300km的超長CLTC綜合續航與5.27L百公里饋電低油耗。這種“續航自由”的背后,是東風風行對“技術不為炫技,而為解決痛點”的堅守,通過馬赫雙擎混動系統的迭代升級,讓“長途無憂”成為用戶無需刻意關注的基礎體驗。
旅行中的復雜工況,更考驗品牌的技術積淀。星海V9搭載的馬赫雙擎混動系統,擁有8.8秒破百的動力表現。無論是高海拔爬坡還是草原馳騁,都能從容應對。這不是單純的參數優勢,而是品牌對“全域場景可靠性”的承諾——從城市通勤到野外探索,技術實力必須覆蓋用戶所有真實需求,這才是“央企制造”的品質底氣。
安全,始終是東風風行品牌價值觀的底線。星海V9堪稱“移動堡壘”的安全性能,賦予了車主敢于探索未知的勇氣。全車采用超70%高強鋼與20.5%熱成型鋼材料,搭配前車架雙“三叉戟”結構設計,和車道偏離預警、前碰撞預警、360°全景影像、駕駛疲勞監測等主動安全配置,構建起全維度安全體系。這背后是風行對“汽車安全無小事”的敬畏——作為與生命安全直接相關的產品,可靠不是加分項,而是必須堅守的品牌紅線。
事實上,東風風行的技術儲備早已形成體系化能力:量子架構,L2+級智能輔助駕駛,全球五星安全車身,馬赫電混PHREV,星海OS自研車機系統等。這些技術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圍繞“用戶全場景需求”形成的有機整體。這種“以用戶為中心的技術整合能力”,正是東風風行作為“技術普惠型品牌”的核心競爭力——它不追求“技術制高點”的孤芳自賞,而致力于讓每個用戶都能平等享受技術進步的紅利。
想用戶所想 解決用戶痛點
有了領先技術做基石,更需要“用戶視角”的轉化能力。東風風行的品牌進階,正在于它跳出了傳統車企的“工程師思維”,用“用戶共情力”讓技術優勢從參數表走進百姓生活場景。
星海V9整車長度超5.2米,軸距超3米,方正造型帶來的超大空間,在7人滿載時仍能保證每位乘員的舒適——這不是簡單的“大”,而是品牌對“家庭出行痛點”的深度洞察:MPV的價值不在于面子,而在于讓每個家人都能體面出行。更令人動容的是45處人性化儲物空間:前排懸空收納區、雨傘速干儲物格、隱藏式紙巾盒、座椅后背小掛鉤……這些設計沒有復雜技術,卻藏著品牌對“用戶隨手需求”的細致捕捉——當車企都在比拼屏幕尺寸時,東風風行在思考“用戶的雨傘該放在哪里”,這種對“微小幸福感”的關注,正是品牌溫度的最佳注腳。
空調設計的細節,更顯品牌對“平等舒適”的追求。不同于傳統MPV“前排凍腿、后排桑拿”的尷尬,星海V9采用全域感知人性化設計,讓涼爽清風“一視同仁”;雙熱源溫控系統則加速冬季溫暖送達,留住持久舒適。這種“不忽視任何一個座位的體驗”,背后是品牌對“出行公平”的理解:一輛車的價值,在于讓每個乘客都能感受到被重視。
東風風行的產品思維,本質是“用戶需求翻譯器”——將抽象的“用戶滿意”拆解為可落地的細節,讓技術突破最終服務于“每次開門、每段旅程”的真實體驗。這種“從用戶中來,到用戶中去”的閉環,正是品牌與用戶建立情感連接的核心密碼。
從用戶需求出發的實事求是
星海V9“細節控”的設計,折射出的是東風風行在新能源轉型中的品牌升維:它不把自己定義為“產品供應商”,而要成為“用戶出行生態的共建者”。這種定位的轉變,讓風行與用戶的關系從“買賣”走向“共生”。
此次草原觀星之旅,便是這種理念的生動實踐。當電機輕柔的嗡鳴,與草原的清冽純凈交織,他們不僅在體驗產品,更在感受品牌倡導的“綠色出行”理念。這種“沉浸式價值觀傳遞”,遠比廣告宣傳更有說服力——風行相信,真正的理念認同,來自用戶的親身參與,而非單向灌輸。
對于汽車這樣的長周期產業,品牌力的構建從來不是一蹴而就的。從系列產品被市場認可到 觀星之旅的情感聯結,東風風行的路徑清晰而堅定:以“央企技術實力”堅守品質,以 “用戶共情力”贏得認同,以 “開放共生” 雙向賦能。”它證明了汽車品牌向上的道路,也可以是“技術普惠+用戶深度參與”的踏實前行。當更多車企以品質為錨、與用戶共生,中國汽車行業的“穿越周期”之路必將更堅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