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句老實話,保時捷,這三個字,對于不少消費者而言,有著致命的吸引力。即便是對于我這個汽車編輯而言,也同樣如此,不裝了,作為一名汽車編輯,我的職業夢想就是有一輛保時捷 911。
但,隨著國產車崛起,保時捷也陷入了激烈的價格內卷,情緒內耗。
2023年,保時捷在中國的交付量正式敲響警鐘,其全年終端累計銷量為7.93萬輛,和2022年相比,下滑了15%,中國成了保時捷唯一負增長的單一市場;而時間來到2024年,保時捷在中國市場的一季度終端銷量僅為1.63萬輛,和去年同期相比,下滑了23.5%。
保時捷,這個時候才慌了。因為其發現中國汽車市場發生變化了,對手已經不是那些自己隨隨便便就能打十個的老手下敗將了。所以,“騷操作”也就來了。
為了完成銷量目標,保時捷不管不顧的向經銷商施壓,壓庫。但是豪華車價擺在那里,壓一臺相當于大眾豐田好幾臺,并且保時捷還非要塞幾臺純電Macan,這72.8萬的純電車,成為了壓倒經銷商心理防線的最后一根稻草。
這就搞得經銷商不樂意了,紛紛揭竿而起,對保時捷實施反向逼宮,雙方矛盾徹底激化。
而之所以會有這樣的矛盾,主要是中國市場消費者不愿意眷顧保時捷了,中國富人,變“冷”了。
而說到這里,我想起來,今年在北京車展上,一位看仰望U8的客戶,對同行者吐槽,這個車坐著還真舒服,比林肯強。這件事情說明,購車預算豐富的中國“富人”,已經在購車的時候,將原來對old money的認可,轉嫁到了New money上。
再說回銷量,保時捷似乎就只剩下Macan這一個走量車型了,而它要面對的,則是蔚來、理想、問界等國產車的沖擊。
更夸張的是,國產車型主打一個降價增配,比如保時捷要選配的全部免費送。而保時捷的指導價只是裸車價,每項選配幾千到幾萬不等。國產車白送但保時捷要加錢的前提下,就是再有錢人也都在考慮性價比了。
這正如一位汽車博主所言:“超豪華品牌的質量,就像愛馬仕包買菜,的確不如宜家的購物袋。”
結語
說到底啊,還是保時捷這些年在中國市場過的太舒服了,傲慢到一直認為“就算給這些老菜雞對手再多時間發育,也不會影響自己王者降臨時的霸氣。”;傲慢到從2018年到2023年底,只推出了Taycan這一款量產的純電車型;傲慢到如今給經銷商們的答復只有一句“會與經銷商同在”,這樣說了跟沒說一樣的話。
最后來多說一句,至于小米SU7等致敬者們到底有沒有影響到保時捷的銷量,大家調侃歸調侃,但是本質,有位網友說的很明白:
“這就類似美團毀了所有黃色沖鋒衣外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