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的品質好壞,與當前車企的造車技術息息相關,尤其是在插電混動領域當中更是如此。而根據目前的消息來看,比亞迪旗下的第五代DM-i混動技術,不僅可以將車輛的能耗降低至2.9L,同時還能讓車輛滿狀態(tài)的綜合續(xù)航突破2000km,可見比亞迪在插電混動領域當中,還是很有實力的。秦L作為比亞迪旗下首款搭載了比亞迪第五代DM-i混動技術的車型,它自然也是備受關注的。
對于絕大多數的消費者而言,愿意選擇一臺插電混合動力的車型作為自己日常的代步車輛,其主要的原因便是插混車型那“可油可電”的特性,以及插混車型更低的油耗。正如我們在上述中提到的一樣,秦L在第五代DM-i混動系統的加持下,其綜合續(xù)航里程有望突破2000km,這個續(xù)航可以讓我們在遠距離出行的時候也沒有太大的續(xù)航焦慮,畢竟這個2000km的綜合續(xù)航,相當于我們從南邊的廣州直接開車行駛到北邊的北京。此外,在油耗方面,秦L的低配車型油耗達到了3.8L/100km,而高配車型則達到了3.98L/100km,更低的油耗意味著車輛在用車成本方面的表現也會更低,就我們日常的家用來說,用車成本自然是越低越好。
這里另外一提,在純電續(xù)航方面,秦L僅為80km和120km,因為它在電池容量方面較小,僅為10.08kWh和15.87kWh。而這個純電續(xù)航里程滿足用戶城市短途出行還是綽綽有余的,并且電池容量小,可以為秦L節(jié)省出更大的乘坐空間和機械空間,乘坐空間對于家用車而言的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而機械空間意味著車輛可以搭載更大的油箱。更大的油箱加上更低的能耗,這就是秦L綜合續(xù)航可以突破2000km的秘訣所在。
說到這里,大家應該看到我反復的在提到比亞迪的第五代DM-i技術,它相比于前四代的DM-i混動技術究竟有啥亮點呢?答案其實也很簡單,其一便是第五代DM-i技術的電機輸出均經過了行星齒輪減速機構,其二便是第五代DM-i技術采用了雙離合器來控制動力的流向。此外,第五代DM-i技術還支持串聯增程、雙電機純電、單電機純電、雙電機+發(fā)動機并聯輸出的模式。
結言
秦系列的車型從秦Pro到秦PLUS,再到如今的秦L,可以說它見證了比亞迪DM-i混動技術的演變。而對于一般的新能源汽車來說,它們很難在空間和電池容量方面做到均衡,如果更偏向電池的容量,那么車輛的乘坐空間和機械空間將會進一步縮減,反之亦然。所以對于一臺新能源車型,尤其是插混車型來說,找到這兩者之間的平衡點顯然尤為重要。比亞迪顯然做到了這一點,而它旗下首搭第五代DM-i混動技術的秦L便是很好的證明。該車在第五代DM-i混動技術的加持下,其饋電油耗百公里還不到4L的成績,對于家用來說,還是比較合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