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賽力斯股價出現波動,一度出現跌停,雖目前已止跌回升,但業界對此次股價波動原因的猜測卻并未停止。
此前市場有傳聞稱,廣發系劉格菘的基金因為光伏股的持續下跌而爆倉,不得不砍掉目前相對處于高位的重倉股賽力斯止血。還有業內人士認為,是市場開始擔心賽力斯二季度利潤不及預期。
兩種猜測正好處于對立層面,一邊能看出賽力斯具備的市場潛力,一邊則唱衰賽力斯,認為其后勁不足。
賽力斯,到底行不行?
作為車企,也就是靠技術和市場吃飯的企業,行不行,護城河是重要一環。
了解汽車行業的人都知道,賽力斯的護城河非華為莫屬,也算是業內共同的認知。華為提升的不只是賽力斯的產品技術解決方案,同時在研發生產、工藝性可靠性方面,也極大地改變了賽力斯的狀況,才有了后來賽力斯的高歌猛進。
毫不夸張地說,賽力斯現在的命運掌握在華為手中,這也是賽力斯崛起的關鍵。
眾所周知,華為與車企合作的三大模式,智選車相當于最深度合作,Hi模式次之。問界作為華為的第一“界”,且華為占主導地位,實際上賽力斯要過得輕松很多。也正因這種話語權間的“強弱分明”,賽力斯才做到了“悶聲發大財”的效果,無論是對華為還是賽力斯來說,必定是雙贏。
也就是說,只要華為依然是賽力斯的護城河,賽力斯就有繼續進階的機會,雖依靠“賽力斯”的名頭無法做到中國車企第一梯隊,但以“問界”的名義,做到第一梯隊很有希望。
今年一季度,賽力斯財報盈利,這比銷量更振奮人心,畢竟在賽力斯之前,中國銷售的新能源車企中,僅特斯拉、比亞迪和理想能夠盈利,剩下的新能源品牌,任其銷量再高,聲量再大,也無法突破盈利的瓶頸。也就是說,賽力斯至少做到了90%的新能源車企未能做到的事,足以說明其短期來看,仍有無窮的潛力。
賽力斯深度綁定華為的結果就是,一損俱損,一榮俱榮。
如果沒綁定華為,賽力斯的結果可想而知,在當下極度內卷的行業中,現在還能不能存在賽力斯這個車企,都不好說。
當然,如果華為能一直保持與賽力斯的合作關系,華為只要一天不親自下場造車,賽力斯就能持續搭著華為的快車。但一旦脫離了綁定,也意味著賽力斯的優勢將一落千丈。
股價下跌,是利潤問題嗎?
回過頭來看,劉格菘基金的問題姑且不做討論,賽力斯后續的回應稱,此次股價下跌是市場的正常波動。賽力斯股價跌停或許真是因此而起,但是業內還有另一種猜測,即市場是否不看好賽力斯二季度盈利情況?
從問界銷量來看,二季度到目前的表現不如一季度好,而且是算上智界的情況下,4月和5月份的交付量也不及問界一個品牌一季度單月的成績好。更值得關注的是從二季度開始,問界丟掉了新勢力銷量第一的位置,理想反超成功。
相信這就是二季度營收可能會不及預期的原因。更有趣的是,問界應該是目前唯一一個,旗艦車型銷量好于低價位車型的品牌,這種現象也是從4月開始的。
這里需要排除各產品的產能問題,因為根據介紹,問界3款車型,分別來自不同的生產線,之間相互并不影響,也就是說,三款產品各自都有產能規劃,并不會此消彼長。
這種情況下,按理說旗艦車型的利潤應該最大,旗艦車型賣得越多,代表著利潤應該越高,但別忘了,問界M9在4、5月份的交付量,幾乎都來自一季度的訂單數,因為在2月份時,訂購問界M9的提車周期最短也要在2到3個月。換句話說,這部分銷售利潤到底被算進了一季度,還是將要算進二季度,就不得而知了。如果算進了一季度,從問界M9后續的訂單量增速來看,二季度的確沒有一季度好。
不過,二季度問界也并非沒有增長點。雖然問界M7經歷了新車紅利期后,目前銷量倒退嚴重,已經賣不過問界M9,但新問界M5上市后,進入了新一輪的新車紅利期,目前訂單勢頭迅猛。但以問界M5的批量規模和產品配置來看,新車還能有多大的利潤率不好確定,甚至有可能真如余承東所說,現在鴻蒙智行的車,都是賠錢賣。若真是這樣,剛剛實現盈利的賽力斯,未來有沒有持續盈利的能力,就有待考證了。
問界的紅利期,正在消退?
問界M7銷量下滑時,適時地推出了問界M7 Ultra版車型,短短一段時間內再次拉升了問界M7的銷量。也印證了上文提到的,問界的紅利期,完全看幾款車型的更新速度。
問界M7新配置上市后,問界M5訂單量已出現下滑趨勢,其中的原因或許是產品“保鮮期”漸漸過去,也或許是其直接競爭對手理想L6勢頭太猛。再加上問界M5與M7價格定位重疊度非常高,很容易被M7吞噬市場份額。
從問界的現狀看,問界M9在如此高價位的市場中還能保持多久高銷量,是否將進入銷量瓶頸期,也是個問題。
好在,華為有持續優化的技術解決方案支撐問界,能夠保證問界以半年為周期,更新換代自己的產品。
另外,目前以增程為主銷的問界,未來增程技術是否會被插電混動取代,目前來看大有此趨勢。插電混動從技術層面取得了質的突破,且研發成本和上車成本都一降再降,并且在效率和油耗上也更優秀,這方面目前也要看華為的增程路線,還能持續多久。
總的來說,問界的形勢雖然一片大好,但也有潛在的風險。目前有業內人士認為,中國新能源車的市場競爭已經來到了最高位,也就是最繁榮的時刻,未來會出現瓶頸期,或平穩期,到時候再想凸顯出自己,遠比現在更加困難。更殘酷的是,華為在汽車界的目標是做中國的博世,也就是說,華為和賽力斯不是相互依存的關系,顯然是一方更依賴另一方的關系,賽力斯如果想長久地存活在牌桌上,僅走這一條路,顯然不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