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家轎卡羅拉,全球暢銷了30多年,近年來在中國市場銷量比較波動,今年曾跌入低谷,2月份銷量僅2743輛,對于一款支柱車型,即使適逢春節假期,也是不可接受的。一汽豐田也通過“直降4.3萬”的簡單粗暴方式來挽回銷量,效果有,但不治本!
明星車型尚且如此,可想而知一汽豐田全系產品承受的壓力。近日,有知情人士爆料:一汽豐田的銷售總公司從北京撤到了天津的工廠,銷量下滑的引起的負面反應比預想的要快而深遠。
在過去的2023年里,日本豐田汽車以1123萬輛的成績蟬聯全球銷量冠軍,超300萬輛銷量的全球新能源冠軍比亞迪在它面前也是小巫見大巫。盡管如此,進入2024年,由于未能迅速在新能源領域有所建樹,豐田在華業務顯出頹勢,隨著“價格戰”深化,中國品牌不僅定價低,產品技術還更先進,配置也更豐富,一汽豐田旗下卡羅拉、RAV4榮放等核心產品備受沖擊。
曾經以卡羅拉、卡羅卡銳放、RAV4榮放、亞洲龍、格瑞維亞等車型筑起銷量高墻的一汽豐田,如今現臨降價也賣不動的境地。數月前一汽豐田銷售公司副總經理王林虎還公開發言:竭盡全力拼效益,確保2024年82萬輛新車銷售目標達成,挑戰88萬輛的戰略目標。如今,只怕是努力也無濟于事。
從剛剛公布的6月份銷量73545輛、同比增長2%,這還是在7.98萬的卡羅拉,10.98萬的銳放助攻下的成績,可見一汽豐田已經盡全力,犧牲利潤保銷量。但情況并不樂觀,今年上半年的銷量在34萬輛左右,只完成了目標的40%,可以想象下半年的銷售壓力有多大了。
其實,從一汽豐田旗下車型的銷量情況以及構成也能看出端倪。就拿曾經王者卡羅拉來說,在“618”時打出了“7.98萬”的旗號,試圖以低價沖一波銷量,能夠側面反映出一汽豐田的著急;以前那個不起眼的對手,如今真的瓜分了原本屬于自己的市場份額。隨著卡羅拉的降價,RAV4榮放、亞洲龍等車型也都相繼推出優惠政策,在終端的售價也“崩了”。
如果要說一汽豐田的明星車型,除了卡羅拉,還有全新普拉多。不可否認,普拉多在國內有很多擁躉,西北地區更是它的天下;不過隨著自主品牌新能源越野車的涌起,長城坦克系列、比亞迪方程豹等成為了人們的新選擇,“遲到”的普拉多失去了先機優勢,再加上45.98萬起售的價格,讓習慣了物美價廉的自主品牌車型的消費者大吃一驚:現在這個時候,還敢如此要價?與之同病相憐的,是長得不能說不好看,但從審美上很難讓人接受的全新皇冠。
新能源方面,卡羅拉、亞洲龍、RAV4榮放、格瑞維亞等車型都提供電混版本可選,但在插混或者純電領域,一汽豐田的車型就不多了,其中插混(E+)還停留在舊款車型上,而bZ3和bZ4還是靠網約車市場活著,個人消費者購買的比例只有10%左右。
從現在的新能源車市場來看,插混是最受歡迎的,反而一汽豐田就“忽略”了它;按照如今國內的混動技術,要推出實力不錯的插混車并不難,倒不如直接用咱們國內的技術,套豐田的殼,說不定還能獲得一線希望。
N點評:捊了一遍產品線,發現一汽豐田手上的牌并不多,甚至幾乎沒什么好牌,能保住銷量,不出現負增長,對一汽豐田來說,已經是最好的消息。那么,在利潤全面削弱的狀態下,一汽豐田為求生存,自然而然要采取更低成本經營的方式,總部搬離場地租金、人工薪資、方方面面開銷成本更高的北京,也就不難理解。
當然,我們也應該看到,一汽豐田的銷量波動并不是個例,在國內的合資品牌都在面臨同樣的問題:如何抗衡崛起的中國新能源車企,它們的配置、智能、技術甚至價格,樣樣都拿得出手,最簡單粗暴的方法就是合作,畢竟咱們的新能源技術就是比外方強。當然了,如何轉變,還得看車企本身的戰略和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