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中有這樣一個橋段:
有個名叫李鬼的人,知道李逵名聲的厲害,就一直自稱是黑旋風李逵,以此旗號在江湖上行騙,嚇唬過往行人搶劫錢財。
結果有一次,他遇到了李逵本尊,假李逵被真李逵打倒在地,便跪地苦苦哀求,裝出一副可憐相,謊稱“家中有九十歲的老母,無人贍養”,殺了他等于滅了他高堂。李逵聽罷,念及為人子報親恩,一時心軟,放了他,并贈十兩銀子,讓他改業自新。
這就是著名的李逵與李鬼的故事。最近,汽車市場也發生了一起類似的事件,那就是“真212”與“假212”。
6月7日,北汽的官方公眾號發表了一篇《澄清聲明》,官方聲稱:
北汽與所謂“北京汽車制造廠有限公司”沒有任何關系,該公司在其產品、宣傳、子公司名稱上使用北汽集團的“北京”“北京汽車”“北汽”等商標、字號,多次提到212等北京汽車工業歷史。
這么看來,這是一場“李鬼”舉辦的“李逵”發布會。沒錯,打聽了一圈熟人后,我們發現這場所謂的發布會,完全就是魏橋集團制造的一場移花接木的大烏龍。
不僅如此,我們經過仔細研究還發現,這場烏龍鬧得非常專業,堪稱“認知操控”的典范。
什么意思?且聽我慢慢道來。
在講這件事之前,我們不得不先提一個著名的理論,那就是著名心理學家,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丹尼爾·卡尼曼在其代表作《思考快與慢》一書中所說的:人類有兩套思維系統,一套是快思維,另一套是慢思維。
人類大部分時間是快思維在值班,幫助我們分析解決問題,它依靠的是直覺和本能,其優點就是反應迅速,缺點則是出錯的概率比較大。
與之相對的是慢思維,也就是利用理性,比如邏輯推理和計算等大腦高級功能來分析解決問題,相對更準確,但每天值班時間有限,遇到難以解決的問題才會被調用。
可見,快思維出錯的概率比較大。
沒錯,魏橋集團就是利用了這點,為了迅速而有效地達到操控受眾認知的目的,就必須盡量讓他們用快思維來對信息做出分析和反應。
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傳播的信息的內容就必須充斥著簡單直接的刺激因素,喚醒人們的本能與直覺,從而把自己的思想植入受眾的大腦。
好,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魏橋集團是怎么操作的,我將其總結為四大要素:有效的預勸導、信息來源呈現出良好的可信度、受眾關注點的有效管理,以及有效控制受眾的情緒。
首先,我們來看“預勸導”。
要想成功操控受眾的認知,你必須先給自己傳播的信息,建立一個良好的傳播氛圍。沒錯,如果宣傳是一座把受眾引向特定目的地的信息橋梁,或者一場成功的演出,那么這個預勸導起的作用,就好比是精心搭建的演出現場。
具體來說,預勸導要做的,是如何建構一個問題,從而把受眾的思維決策限制在一個框架內,他們會先給自己討論的問題或者對象,貼一個對自己有利的標簽,而一旦受眾認可了這個標簽和定義,就標志著他們接受了這個預設的思維框架。
魏橋集團“預勸導”的第一步,就是蹭“北汽”。
魏橋集團的“北汽”不是我們熟知的那個著名國企——北京汽車集團有限公司,而是北京汽車制造廠有限公司。沒錯,不細究的人很容易混淆。
之所以能蹭上關系,是因為二者有這一樣一段歷史淵源:
2007年北京汽車集團有限公司對北京汽車制造廠實現了國有占比51%的絕對控股。隨后,2015年,北汽集團將所持的北京汽車制造廠股權全部掛牌轉讓給富路集團,2023年北京汽車制造有限公司再次改換門庭,被魏橋集團控股。
也就是說從2015年后,北京汽車集團與北京汽車制造廠在法律關系上再無瓜葛。
魏橋集團“預勸導”的第二步,就是強綁定“212”。
2007年到2015年,北汽集團控股北京汽車制造廠期間,用北京汽車制造廠的產線生產過著名越野車“212”。但是,當時的“212”車型的歸屬權屬于北汽集團,北京汽車制造廠只是代工。
沒錯,北京汽車制造廠和212的關系只有代工。類似于江淮代工蔚來旗下的車型。
進一步說,歷史上的“212”是指具體車型,而魏橋集團發布會上發布的則是“212”品牌。品牌和車型完全是兩碼事,例如,理想這一汽車品牌發布了名為MEGA的MPV車型、L9、L8、L7等SUV車型。
魏橋集團的這一步操作,我們可以理解為,某天,江淮宣布發布了一款名為“蔚來”的車型。聽起來是不是很匪夷所思?
經過這兩步精妙的包裝,魏橋集團已經用移花接木的方式,把自己的“212”和北汽集團掛上了鉤,進而把不明真相的群眾全部帶進溝里。
其次,我們來看“信息來源呈現出良好的可信度”。
構成有效認知操縱的第二要素,叫努力營造信息來源的可信度。這一條其實也很好理解,我們來看魏橋集團在現場的精心安排。
步入會場,我們發現現場擺滿了212的歷史車型,不斷暗示新品牌與之的傳承關系。
發布會開始后,山東省的不少地方領導也到場捧場,如此陣容,給了“212”品牌強有力的背書。身處當時的場景,不少媒體老師小聲嘀咕,“這發布會真牛逼。”
再次,我們來看“受眾關注點的有效管理”。
高明的宣傳會使用一切手段,讓信息接收者的注意力集中在某個特定的關鍵點上,無暇顧及其他。
魏橋集團打造的關鍵點,就是“歷史傳承”。在發布會現場的宣講中,他們反復提及:
他們說:“212由單一車型正式升級為品牌,并發布首款全新車型。”——這巧妙嫁接了歷史傳承關系。
他們更是反復提及:“212不僅是中國越野車的開山之作,更曾深度參與家國建設,伴隨國民生活一路走來,成為幾代人的記憶。任歲月如何變遷,在國人內心深處始終與212共情。”——借歷史情懷,打動觀眾。
他們還強調:“將繼續推動中國越野文化深度發展,攜手更多中國汽車自主品牌一起走向世界。”——主打愛國情懷這一當下的流行敘事。
最后,我們來看“有效控制受眾的情緒”。
認知操控的最后一個關鍵要素,就是有效控制受眾的情緒。大家都知道,衡量一個故事是否動聽的重要標準就是看能否讓受眾主動代入,激發強烈的情感,而以勸導和認知操控為目的的宣傳,也是如此。
不得不說,魏橋集團發布會現場邀請的兩位嘉賓講故事的能力還是很強的。
第一位是導演陸川,他在現場動情地講述自己在20年前的一次拍攝中,穿梭荒原、跨越沼澤,身處險境,故事的最后,是212帶著陸川及其團隊脫險。
導演陸川
第二位是探險家何旭東,他把自己對212的情懷揉到自己早期險象環生的探險生涯中,最后他說:“212越野車,在我心中是具有特別意義的存在,它不僅僅是一輛車,更是一種精神寄托。”
兩個故事講完,在場的媒體同仁聽后,無不動容——沒錯,現場受眾的情緒被成功拿捏了,在潛移默化中,對新212也增加了不少好感。
敘述至此,我們也就大抵明白了,魏橋集團借用212的赫赫威名,緊貼北汽集團,發布了自己的全新品牌——212,目前為止,魏橋集團還宣布:目前“212”尚未正式定名,但預計將在今年下半年正式上市。這也就意味著他們還留了一手,看看市場和北汽的反應再做決斷。至于事態會如何發展,讓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