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2015-2024 多趣味 版權所有 京ICP備2015051670號
從7月5日起,歐盟已正式對進入歐洲市場的中國電動汽車施加新的關稅措施。此舉背后,歐盟委員會近期發布的報告詳細揭示了中國品牌電動車所獲得的廣泛支持,包括國有銀行的貸款、多種融資渠道、政府補助、銷售激勵、工廠用地價格優惠以及關鍵的電池補貼等。
![歐盟對中國電動車征收新關稅](http://m.ixjg.cn/uploads/image/2024/0713/121101G160.png)
報告指出,歐盟委員會在決定關稅水平時,仔細分析了不同汽車制造商所接收的補貼額度。根據路透社的報道,MG品牌的母公司上汽集團獲得的補貼比例高達34.4%,細分來看,這包括國有銀行貸款的1.38%、其他融資形式的8.27%、直接補助的8.56%、電動車銷售獎勵的2.28%、地產優惠的0.67%,以及遠超該公司實際支付的電池成本補貼,占比達到13.24%。
![歐盟對中國電動車征收新關稅](http://m.ixjg.cn/uploads/image/2024/0713/12110432171.png)
與此同時,比亞迪和吉利汽車相比之下獲得的政府支持較少。兩家公司都已向歐盟委員會透明報備,因此將面臨較低的關稅率,分別為17.4%和19.9%。雖然比亞迪的情況與上汽有所不同,其使用的電池生產材料(例如鋰)享受政府的資助,但這并未顯著影響其總體補貼水平。
歐盟此舉旨在通過調整關稅,平衡不同中國電動車品牌因政府補貼而可能獲得的市場競爭優勢,確保市場交易的公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