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作為國內為數不多有群眾基礎和用戶口碑支撐的合資汽車品牌,在過去的十年時間內,它在轎車、SUV等車型領域中,都有相對完善的產品線矩陣。而在純電動車細分市場中,如今大眾似乎還沒有找到適合自己的路線,用“一邊受挫,一邊成長”來形容大眾ID.系列在國內市場的處境再恰當不過。但話說回來,依托大眾在燃油車領域積累的深厚技術底蘊,即便是大眾ID.家族也有非常可觀的底盤調校功底。今天帶大家看的車型來自安徽大眾,它就是大眾ID.與眾,目前在售車型有3款,指導價20.99-24.99萬元,部分地區優惠以后,售價16.99-20.99萬元。(此價格僅供參考,詳情建議咨詢當地經銷商)
外觀方面,大眾ID.與眾采用了風格相對靈動的造型設計,整個車身姿態前低后高,全系標配20英寸半封閉式輪圈,通過溜背式姿態和雙肩寬體的設計,營造出俯沖式效果。單獨觀察前臉設計,貫穿式LED燈組和兩側LED大燈組銜接,搭配貫通式前包圍裝飾,呈現出硬朗扎實的力量感。在車尾部分,肩線向后延伸提拉,并與貫穿式LED尾燈銜接組合,搭配后包圍大面積仿擴散器裝飾,豐富了型面的立體感。
內飾方面,大眾ID.與眾采用了環抱式座艙布局,整體風格簡約干凈,給人一種清爽舒適的感覺。不同于傳統的座艙布局,儀表臺采用不規則設計,空調出風口增加雙幅式鍍鉻飾條點綴,配以大面積軟性材質包覆,觀感簡約大方,符合主流審美。此外,在中央通道部位,配備了雙凹槽,可以用來放置手機或零碎物件。15英寸車機屏分辨率高達2K,支持CarPlay/CarLife/HUAWEI HiCar車機互聯,同時還提供4G車聯網、OTA升級、面部識別、GPS導航功能、語音識別控制等功能,滿足日常功能使用需求沒有問題。
在空間方面,大眾ID.與眾長寬高對應4663x1860x1610mm,軸距2766mm,作為一款緊湊型SUV,得益于超2750mm的軸距設定,車內后排縱向空間相對寬敞。同時車內多處采用下層儲物設計,一定程度提高了車內空間的利用率。以我1米77的身高來看,前排座椅調整到初始位置后,進入二排仍能獲得相對寬松的縱向腿部空間,但受限于頭頂溜背造型設計,頭部空間不算寬裕。
動力方面,大眾ID.與眾準備了兩套動力方案可以選擇,其中長續航版本均搭載后置電驅,最大功率170kW,峰值扭矩310N·m,單從賬面參數來看,動力性能甚至好于同級別的2.0T高功率燃油SUV。作為參考,這套后驅動力方案的官方零百加速成績為7.7秒,最高車速可以達到160km/h,百公里耗電量為14.1kWh。與之匹配的電池組容量達到80.2kWh,CLTC工況純電續航614km,支持最大100kW的快充,用時僅需0.53小時就能將SoC電量從20%補充至80%狀態,理論上充電半小時可以換來360km的續駛里程,面對日常通勤代步或中短途出行場景,這樣的續航表現還是比較實用的。
至于Max四驅高性能版,搭載前后雙電機配置,最大功率250kW,綜合扭矩472N·m,官方零百加速成績5.6秒,同樣的電池容量和快充標準,滿電續航為555km,雖然性能表現更強,但并不是很推薦。作為依據,日常使用場景主要以走走停停的城市狹小擁堵場景為主,長續航版本得益于后輪驅動特性,最小轉彎半徑僅4.7米,而高性能版最小轉彎半徑達到5.5米,顯然城市通勤,后驅版更方便。懸架方面,全系搭載前麥弗遜式+后多連桿式結構,試駕后發現,底盤的緊致感還是熟悉的味道,減振系統可以及時過濾掉路面細碎的顛簸震動,同時保留清晰的路感反饋。
結語
不同于傳統大眾燃油車的設計,大眾ID.與眾在外觀設計上融合了溜背轎跑的運動元素,拓寬了車輛的使用場景。內飾科技氛圍雖然沒有那么足,但視覺效果簡約清爽,車機操作流暢性和功能性也相對豐富。結合這款車目前終端的優惠條件來看,日常使用也是有一定性價比的,畢竟對于在乎家庭出行品質和駕乘體驗的消費者來說,這是一臺值得購買的車型。對此,大家怎么看呢?歡迎評論區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