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2015-2024 多趣味 版權所有 京ICP備2015051670號
最近幾年,價格戰幾乎是貫穿車市最熱門的話題,尤其是到了年底的最后沖刺階段,在大家都想為銷量再努力一把的基礎上,通常情況下“價格戰也會持續升溫”。還記得,不久前Model Y已經率先降價,不少朋友都猜測“國產新能源也會跟降”。
但現實和我們理解的可能有些差距。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表示:隨著報廢更新的促銷補貼的力度強化,市場回暖,對車市的拉動效果很明顯,因此價格戰的壓力相對減緩,年末車市進入持續走強的良好狀態。
數據顯示,今年1-11月,參與降價的車型涉及224款,超過2023年的150款,說明價格戰影響的范圍正在變廣,但市場總體的新車平均降低力度為1.6萬元,降幅達8.3%,同比是有所回漲的。2023年,新車的平均降價力度為2.2萬元,降幅達9.6%。
我們之前也分享過,短期看,價格戰確實可以讓消費者獲得一定的實惠,但是當車企盈利變少之后,對于成本控制的要求也就更高,質量穩定性、就業等各個方面,存在的隱患也會變大。
比較有反差的是,盡管國產車企的銷量和占有率都在飆升,但利潤真的是少的可憐,上半年,比亞迪、吉利、蔚小理、廣汽、上汽、北汽、長城等18家主流車企,總利潤之和為488億元,同期豐田為1253億元,相當于1/3。
大方向上,行業良性發展,一定是積極投入研發,擁有充裕的資金流,并且提供穩定的就業機會。靠降價維持銷量顯然不是長久之計,但是進入下半場淘汰賽,競爭肯定會更加激烈,價格戰應該也會是常態化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