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眾主流新勢力中,蔚來是少有的執著于換電技術的品牌。即便如今大部分車企在布局上都有向增程動力“倒戈”的跡象,它也依然堅定地表示:絕不做增程。
守住自己的差異化競爭優勢并無不妥,不過,當蔚來的第三品牌螢火蟲走出了微型車路線,且要另起爐灶,疊床架屋般的搞換電,相關的質疑聲也開始此起彼伏。
近幾天,螢火蟲的品牌標識,與這款車相關的官方微博、公眾號和小程序也已經正式上線。和我們常規認知中的低端“買菜車”不同,這是一個高端的小車品牌,定位為智能電動高端小車,類似于寶馬旗下的MINI、奔馳旗下的smart。
蔚來CEO李斌用一個雙關語這樣解讀蔚來主品牌與螢火蟲的定位關系,他說:比smart更MINI,比MINI更smart(智能)。
目前,首款車型在前日的NIO Day 上已經完成了首秀,售價14.88萬起,完全對標MINI,交付時間是2025年4月,其專屬的換電站類似集裝箱,具有體量更輕、部署更快等優點。
對于螢火蟲的出現,有蔚來股票投資者、ES8車主對此表示出了擔憂,他艾特了李斌和秦力洪,提出了自己的兩點質疑:
1、國內微型車市場狹小,需求不會很旺。
2、重新搭建一套換電站,成本太高。
李斌對此給出了回應。他表示,螢火蟲立項時主要是針對歐洲市場,歐洲小車市場一年是400萬輛。從全球來看,小車市場是非常大的。他還補充道,在中國市場銷售服務網絡會采取高效的方法,而且換電站成本要比現在的低不少,不會成為財務包袱。
李斌的意思顯而易見,這款車主要針對的并不是中國市場。就像他之前提到的那樣,在中國市場,螢火蟲只會推出一款車型,但后期會持續迭代升級。
而蔚來對螢火蟲在中國市場的銷量并沒有太高的預期,李斌表示,一個月幾千臺還是可以的,沒有賣到月銷1萬臺的預期。
在海外市場,螢火蟲在不同地區的策略會不太一樣。以歐洲為代表的海外市場,2萬至3萬歐元小車的市場空間很大,全球范圍內小車市場的總規模能達到1000萬輛以上。
所以,網友所擔憂的國內市場微型車產出問題,至少暫時并不在蔚來的考慮范圍之內。而網友擔憂的另起爐灶搞換電的事情,蔚來的理由也足夠充分。
李斌說:“螢火蟲換電網絡的建設成本要便宜很多,它電池小,一個集裝箱就能夠裝進去,部署起來非常方便,這也是我們當時設計的一些目標。”
簡單點來說,換電站本身的兼容工程問題就比較復雜,電壓、倉位、接口、軸距、RGV、螺栓、車寬等都需要考慮在內,不如一刀切直接另開一局。
同時,螢火蟲另起爐灶也會有其他一些好處?,F在,蔚來是多品牌發展,在螢火蟲之前的樂道也在走換電路線。這就意味著,蔚來部分換電站要同時承擔蔚來和樂道的換電,如果再加入螢火蟲,蔚來用戶的換電服務體驗很難得到保障。所以,螢火蟲才有了自己的換電機制。
目前來看,螢火蟲還只是蔚來的一個嘗試,能不能最終成為銷量主力,現在誰也說不準。不過,不管是國外用戶還是國內用戶,在小型車這塊,大家關注的還是續航、補能、能耗等老生常談的問題。
如果螢火蟲的產品力有保障,價格也有優勢,再配合蔚來獨特的換電站,它的吸引力不一定不高。只是,未來的發展,真得會如李斌設想的這般順遂和恰到好處嗎,一旦有了變故,虧損八百億的蔚來還有資本進行閃轉騰挪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