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業是民生之本,高校畢業生等青年群體就業更是重中之重。近期召開的地方兩會上,“青年就業”話題備受關注。各地政府工作報告中,職業技能培訓、實習見習崗位開發以及服務平臺搭建等都成為穩就業的實際舉措,為青年打通就業堵點、謀劃就業空間。
在過去一年里,多個省市通過青年技能提升專項行動來增強求職者的就業創業能力,幫助他們更好地融入就業市場。福建省投入3.4億元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培養了5.8萬名高技能人才,并且建立了全省統一就業信息平臺,推動供需對接。吉林省建立了高校畢業生實訓中心,組織了5837名新見習人員參加就業見習,有效提高了他們的實踐能力。
另外,上海逐步完善了“家門口”就業服務體系,建立了227個社區就業服務站點,為重點群體,包括高校畢業生在內的求職者提供全面的就業支持。而山東省則積極開展了“社區微業”行動、創業齊魯行動等,為就業提供了更多機會和崗位。
然而,青年就業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比如職業技能與市場需求不匹配。因此,有代表委員建議加強終身職業教育培訓體系,開展重點行業、急需緊缺職業技能培訓。同時,教育也需要進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及時更新教材,提供補充教學的“微課程”,以培養更適應市場需求的人才。
在文旅市場全面復蘇的背景下,旅游業成為一個潛力巨大的就業領域。提供實踐機會、制定標準與方案、提升實踐能力和崗位技能是培養旅游業人才的關鍵。因此,有代表委員建議建立產教融合信息共享平臺,推動院校與企業合作,為學生提供實踐機會,并根據產業需求制定人才培養、專業建設和課程開發的標準與方案。
綜上所述,青年人要有一技之長在身,可以通過職業技能培訓、實習見習崗位開發等方式提升自己的就業競爭力。各地政府也應加大對青年就業的支持力度,構建更加完善的就業服務體系,打通就業之路。只有不斷培養“一技之長”,才能幫助青年人順利進入就業市場,實現自己的就業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