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是“安徽一個地方某小區物業,為了防止居民將兩輪電動車推進電梯回家充電,就在電梯里焊上了鋼管,以阻止兩輪電動車上樓充電可能引起的電池燃爆事故”。不得不說,這個物業很聰明,想了一個絕妙的土辦法;又不得不說,這個物業很“傻”,因為,在現代電子化高度發達的時期,用了最原始的方法,來達到物業阻止兩輪電動車進電梯上樓的目的。
要說“電梯焊鋼管給居民帶來行動不便”和“兩輪電動車進電梯可能造成火災后果”二者相比,孰輕孰重,還真不好一概而論。畢竟是少數不自覺的人把兩輪電動車推進電梯上樓,可能對其它居民帶來不確定的損害,但大多數居民每天上上下下坐電梯(老人輪椅,小孩童車)不方便。這里就涉及一個悖論:無論如何都存在不利因素。
這時候,中國傳統的一種觀點出現了——這就是“兩害相權取其輕”。“一害”就是兩輪電動車上樓充電造成的燃爆事故,屢有發生,危害很大;“一害”就是居民上下樓坐電梯很不方便,輪椅童車進不了電梯,怨聲載道。“兩害”相比,坐電梯的不方便,但比起可能出現的燃爆災害,顯然輕多了。所以,物業選擇了一個“損害”程度較輕的方法來實行,這是物業“不得為而為之”的笨辦法。
![電梯內部安裝鋼管防電瓶車上樓](http://m.ixjg.cn/uploads/image/2024/0308/15500142280.jpg)
其實啊,物業大可不必采取這種原始的土法,完全可以采取現代化的“電梯智能監管裝置(智慧監控設備)”來管理電梯,阻止兩輪電動車進電梯上高樓充電。
像我們小區電梯里早就安裝了電梯智能監管裝置,只要電動兩輪車進入電梯,電梯喇叭馬上發出“你的電動兩輪車禁止進入電梯,請迅速離開”。伴隨著喊話,電梯報警燈開始不停的閃爍。如果用戶還是無動于衷的話,電梯就不會啟動上行,一直停在一樓不動。無可奈何之下,推兩輪電動車的人只好悻悻地離開電梯。久而久之,整個小區就沒有一個人推兩輪電動車進電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