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虎跳峽去不起,而是古路村更有性價比!”“六大門派圍攻光明頂都沒這么多人!”……近日,四川省雅安市漢源縣永利彝族鄉古路村成為新晉網紅打卡地,懸崖棧道上游客絡繹不絕,摩肩接踵。
3月11日下午,全國人大代表、古路村黨支部書記鄭望春告訴上游新聞(報料郵箱:cnshangyou@163.com)記者,非常欣喜看到古路村的走紅,這段時間前往古路村的游客有2萬多人,是春節期間的3倍多,“古路村將進一步完善基礎設施,提升服務接待能力,歡迎更多的游客前往古路村打卡游玩。”
古路村原名咕嚕村,因山上的石頭滾下懸崖發出咕嚕咕嚕的聲音而得名,是一個彝族村寨。因村莊處于大渡河邊的懸崖峭壁上,古路村又被稱為“天梯上的彝寨”“懸崖上的村莊”。
“古路村有400多年歷史,最早開始村民是依靠藤梯從懸崖下到大渡河邊,十分危險;到上世紀60年代,修建成昆鐵路時工程隊用鋼板焊接了一道道鋼梯。”鄭望春介紹,到2003年,在當地政府的支持和村民的努力下,絕壁上開鑿出一條長6公里、不到1米寬的騾馬道,“之后一段時間內,騾馬道成為村民出行的主要方式。”2018年,古路村又修建了長760米的觀光運輸索道,更加縮短了村民出行時間。
曾經的騾馬道,如今成為網紅打卡地。網友爭先在社交平臺上曬出古路村懸崖的美景照片和視頻,并po出(在社交平臺發出)打卡攻略。游客拍攝的視頻畫面顯示,“Z”字形的懸崖棧道上,人群密密麻麻似螞蟻搬家。有網友戲稱,“六大門派圍攻光明頂都沒這么多人!”
為何古路村突然爆紅網絡?鄭望春認為,主要得益于三點:一是多年來當地政府對古路村的宣傳推介,“天梯上的彝寨” “懸崖上的村莊”等名片已有一定知名度;二是交通較以往更加便利,特別是樂漢高速(樂山至漢源)開通,拉近了成都周邊到古路村的旅游路線,“原本成都到我們村要五六個小時,現在只需要三個小時”;三是春節小長假期間,古路村接待游客八千多人,“壯麗的景觀和特色的美食,給游客特別強的體驗感,回去以后在社交平臺打卡分享,形成口口相傳,因此吸引了更多游客。”
怎樣接住流量、更好地把古路村的名氣打出去?鄭望春認為,營造好的消費旅游環境、提升服務接待質量是關鍵。“一是做好導游服務和安全保障,盡量為游客提供停車位和休息的區域,并且在一些危險的地段做好安全提示工作;二是將農家樂和民宿提檔升級,鼓勵引導老百姓提高接待能力,增強服務意識;三是繼續挖掘民俗文化,結合旅游打造觀景平臺和民族文化體驗,讓游客既能看得見又能耍得住;四是推廣推薦當地農民土特產,包括現在賣的花椒、老臘肉等,鼓勵老百姓將品質做好,讓游客能夠品嘗到最好的食材。”
“目前,古路村共有21家農家樂和民宿。每逢節前節后,我們都會把村民和農家樂負責人召集起來,專門開一個接待方面的會議。就是怎么去宣傳好、接待好游客,怎么樣去落實好。”鄭望春說,下一步古路村將依托地理資源優勢,用好“中國最傳統村落、大渡河大峽谷、古路彝寨、天梯上的彝寨、懸崖上的村莊”等資源,深入推進鄉村農文旅融合發展,努力爭創全省鄉村旅游重點優秀村。同時持續壯大村集體經濟,大力發展專業合作社,帶動古路村生態臘肉、放養山羊、生態土雞、脆紅李、土蜂蜜、核桃、漢源花椒等鄉村產業發展,助推村民持續穩定增收,真正把“綠水青山”有效轉化為“金山銀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