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年頭,流量們三天兩頭塌個房,咱吃瓜群眾也就圖一樂呵,萬萬沒想到啊,這回吃瓜吃到自己頭上了。
今年“3·15”,一度火遍大街小巷的“零食圈頂流”——淀粉腸塌房!
一時之間,#沒想到淀粉腸也有塌房的一天##淀粉腸塌房不該被大家輕易原諒##老人出攤賣淀粉腸無人問津##淀粉腸塌房后你還吃嗎##自制淀粉腸教程#等話題紛紛沖上熱搜。
哪知道,這還沒幾天,現實版的“熹妃回宮”就上演了,全網暴打的淀粉腸,又被“洗白”了?
兩三塊錢1根的淀粉腸,里面究竟有什么?
淀粉腸,指的是以食用淀粉、畜禽產品為主要原料,添加調味品、食品添加劑進行配料,經絞切、攪拌、灌制,采用熏烤、蒸煮、冷卻工藝加工的香腸類肉制品。
這種腸吃起來有肉的風味,但因為淀粉含量高,質地會比其它肉類產品更柔軟。
為了模擬加工肉制品的紅顏色,還會添加亞硝酸鹽和紅色素,如紅曲紅、誘惑紅、胭脂蟲紅等。
與隔壁火腿腸不同,淀粉腸這個品類,目前并沒有現成的國家標準。
因此,允許企業自己制定標準,作為印在產品包裝上的“執行標準”,包括原料、營養組成及加工工藝等指標。
當然,企業標準不能低于任何涉及到的強制標準。比如,企業標準中涉及到食品添加劑的,不能低于相應的國家標準。
火腿腸執行的是《火腿腸質量通則》(GB/T 20712-2022),可分為特級、優級和普通級,淀粉含量依次為≤6%、≤8%和≤10%,對應的蛋白質含量則為≥12%、≥11%和≥10%。
而對于淀粉腸,一般淀粉含量大于10%、蛋白質不少于5%就可以了,低于火腿腸最普通級別的標準。
5%的蛋白質是什么概念呢,含量比饅頭還要低!
而且,這里面的蛋白質含量可不等于含肉量。要知道,無論動物蛋白還是植物蛋白,都可以算在蛋白質含量里。
“但凡帶一點肉我都不愛吃”,這句話想必是不少淀粉腸“死忠粉”的口頭禪。
然而,事實上,即使肉占小頭、淀粉占大頭,淀粉腸里也真的有肉。
各地路邊攤的烤淀粉腸價格,普遍為兩三塊錢一根,在批發市場上,每根大概只要五六毛錢,工廠生產的成本價只會更低。
在這種價格下,有肉就讓人害怕了——到底是什么肉?
河南一淀粉腸生產廠家的員工透露,“都是用的雞肉和雞骨泥,用鴨肉更便宜。”
從價格來看,雞骨泥的售價遠遠低于雞肉,一斤基本在3-5塊錢。
并且,電商平臺上出售雞骨泥的,多是經營寵物食品的商家,商家表示,“骨泥不建議人吃,燒烤也不行。”
隨著輿論的發酵,淀粉腸、雞骨泥的“傳說”也越來越恐怖,網上各種奇怪的雞骨泥制作視頻。
于是,愛腸人士破防了……
雞骨泥用于淀粉腸,不算違規?
所謂的骨泥,學名其實是“機械分離肉”,就是把雞啊、豬啊、牛啊的帶肉骨骼,通過機械分離工藝生產出來的肉糜。
雞骨架在我國產量大,原料易得、價格低廉,且雞骨骨質細小,很容易加工利用,對機械的磨損也小,是加工骨泥肉的首選原料。
每1kg雞骨泥中,含脂肪191g、蛋白質132g、鈣4.4g、磷2.2g。
蛋白質含量與豬肉相當,鈣、磷含量分別是牛奶的6倍和4.5倍,豬肉的110倍和2倍,鈣磷比例約為2︰1,符合人體吸收鈣、磷的最佳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