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豐田也公布了2月份在日本的銷售量,103946臺的成績同比減少了33.3%,出現了連續兩個月銷量下降,這主要是因為公司旗下企業面臨認證問題,加上日本降雪導致的工廠停工,使得產量下降了12.9%。而在全球范圍內,豐田2月的產量下降了2.6%至737178臺,銷量下降了6.9%至719630輛,連續的銷量下滑讓豐田全年目標恐無法達成,對于豐田而言,目前這一階段到底該如何自救呢?
在中國這一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豐田汽車在上個月的銷量出現了近36%的下降,銷售量為83332輛。銷量下滑的原因在于中國農歷新年假期的時間分布不同,今年假期集中在2月份,而去年則是在1月份,使得單月銷量表現略有差異。同時,中國汽車市場目前正經歷一場激烈的價格競爭,豐田方面也指出,這種競爭環境對銷量產生了不利影響。
在國際市場方面,豐田在美國和歐洲的銷量在2月份分別實現了16%和14%的增長。然而,在日本市場,豐田的銷量下降了三分之一,大發工業的停產以及近期的負面新聞對豐田品牌聲譽產生了顯著影響。2023年初,大發被曝出有一半車型可能受到測試數據操縱的問題。而在印度尼西亞和泰國市場,豐田汽車2月份的銷售量同樣遭遇了超過10%的下滑,可見當前的豐田處境并不令人放心。
近年來,全球范圍內電動汽車的普及速度令人矚目。憑借其環保、節能的特點,純電動汽車成功占據了汽車市場的重要份額。這一趨勢迫使許多傳統汽車制造商,如大眾和福特,開始進行必要的戰略調整以適應市場變化。然而,豐田對于電動汽車的態度則顯得與眾不同。公司高層曾公開對電動汽車表示出質疑甚至不滿。多年前,豐田公司內部就已經對電動汽車持有保留態度,將其視為產業鏈中的低端環節。從高層管理到普通員工,普遍對純電動汽車持反對意見。直到2021年12月,在汽車市場環境的壓力下,豐田才開始考慮轉型以適應市場的變化。
實際上,豐田之所以錯失了新能源的快速發展期,與豐田高層領導未能及時把握時代的脈搏,而是根據個人的主觀看法做出決策有較大相關。實際上,豐田在新能源領域的探索起步較早,曾經研發了鎳氫電池等技術,但這些努力主要是為了支持混合動力汽車的發展。隨著市場對純電動汽車需求的增長,豐田需要重新評估其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戰略,以便更好地適應未來汽車產業的發展趨勢。
意識到問題的豐田也在23年做出了改變,隨著佐藤恒在23年4月成為新任社長,他開始著力增加對純電動汽車領域的投資。豐田公司決定集中力量開拓中國市場,并計劃利用在中國市場的盈利來支持其全球新能源汽車業務的發展。
為了推進這一戰略計劃,豐田實施了一系列行動。認識到技術創新是變革的關鍵,豐田召集了旗下三家合資企業的工程師團隊,并邀請了電裝公司和愛信公司提供專業咨詢。此外,豐田還將其在中國最大的研發中心重新命名為“豐田智能電動汽車研發中心”,以凸顯其對純電動汽車領域的專注和投入。這些舉措體現了豐田對純電動汽車領域的高度重視以及堅定的發展決心。佐藤恒社長也明確表示,豐田將全力以赴,致力于打造出能夠滿足中國消費者需求并具有強大市場競爭力的產品。
總結:
作為汽車行業的領軍企業,豐田依然擁有較為穩固的地位。雖然由于過往的一些戰略誤判,豐田錯失了一些發展機遇,但幸運的是,豐田已經意識到了這一點,并正在積極調整策略,全力投入到純電動汽車的研發和推廣中。前不久,豐田推出的第二款純電動車型bZ3已經開始上市,市場和消費者都在期待豐田能夠通過這款新產品,展現出其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