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系車開始“逆襲”。
2024年4月,悅達起亞售出1.98萬輛,同比增長101.4%,環比增長6.1%;4月生產2.08萬輛,同比增長188.3%,環比增長11.6%。
今年前4月,悅達起亞已累計銷售6.98萬輛,同比增長83.2%;累計生產6.66萬輛,同比增長203.9%。
換言之,悅達起亞今年前期的銷量基本呈現翻倍增長態勢,表現與國內唱衰的輿論截然相反。或許,韓系車已經沒有我們想的那么弱勢了。
悅達起亞的爆發并不是近期才開始的,其實在2023年就早有征兆。
2023年,悅達起亞累計銷售16.64萬輛,同比增長31.2%,終結了多年來連續的下滑趨勢。
而就在2023年,起亞干了不少大事,“更重視中國市場”無疑是其中的關鍵詞。
產品方面,悅達起亞采用“燃油+純電”雙線布局,兩條腿走路顯然更迅速。
2023年悅達起亞向中國市場引進賽圖斯等產品,與K5、嘉華、獅鉑拓界等一起共同參與市場競爭,燃油車產品陣容因此更為豐富。
引入新車的計劃還在繼續,今年悅達起亞在北京車展正式上市全球化戰略車型——小型SUV索奈,起售價為9.19萬元。
同時,悅達起亞在2023年的電動化進程也實現大跨步,不僅官宣全新的中國新能源戰略,更是密集地推出多款新品。
根據該戰略,起亞計劃到2027年,在中國推出6款電動車型,到2030年,實現電動車型年銷量18萬輛的目標。
其中純電動車型EV6、EV5已于2023年上市,EV5更是起亞首款在中國首發上市的全球車型,它的性價比、造型設計、空間布局等方面都展現出較強的競爭力。同時,起亞今年還將在中國市場推出旗艦純電SUV EV9。
在國內部分地區,悅達起亞的電動車表現良好。例如2024年1月,悅達起亞EV5以17.5%的市占率,在鹽城市新能源SUV市場中遙遙領先。
除此之外,起亞在全球范圍內首款品牌App于2023年12月20日率先在中國上線,涵蓋看車、購車、用車、養車、社交、生活服務等汽車全生命周期的“一站式服務”,意味著悅達起亞在中國用戶生態體系構建上邁出重要一步。
同時,起亞還計劃在未來3年內,將國內經銷商門店全部升級為SI 2.0門店。該計劃正逐步落地中,2023年起亞就已在鄭州、臺州、濟南等多個城市完成門店升級。
分析2023年與2024年前4月的銷量數據不難發現,出口已經成為悅達起亞銷量的重要組成部分。
2023年悅達起亞累計出口整車8.06萬輛,同比增長125%,占全年總銷量的比重高達48%,基本形成了國內、國際平分秋色的銷量結構。
2024年4月,悅達起亞多款車型出口多個海外主流市場,其中EV5已出口至澳大利亞、沙特等國;索奈主銷地區覆蓋墨西哥、沙特、哥倫比亞、智利、多米尼加、阿聯酋等市場,僅4月就出口4426輛。
按照規劃,今年悅達起亞的出口國家將由目前的中東、亞太、中南美等50多個國家,增加到80多個國家,全年出口目標為17萬輛。
悅達起亞能夠暢銷海外,一部分得益于起亞的品牌影響力。
2023年起亞全球銷量高達308.6萬輛,創歷史新高,除韓國本土以外的市場,銷量高達252萬輛,成功助力現代集團位列全球汽車銷量榜前三名。
值得注意的是,海外市場的良好表現能為中國市場“輸血”,意味著起亞即使面對著國產車的挑戰,也能有更強的韌性去打持久戰,消耗其它企業。
得益于此,起亞能夠加大在華投資。例如此前起亞與鹽城市人民政府、江蘇悅達集團簽署擴大投資協議,計劃增資9億美元以迅速提升在華整車銷量及產能利用率。
作為起亞在中國唯一的生產基地,鹽城工廠將被建設成為全球出口重要基地,以外銷促內銷,內外雙循環的新發展格局已經成為悅達起亞發展的新趨勢。
“中國電動車市場在幾年時間有了翻天覆地的改變,起亞將順應新的市場需求,不斷調整改進。”
起亞中國首席運營官楊洪海表示,起亞會針對在燃油車時代積累的用戶做品牌推廣,把有效資源聚集在目標客戶上,轉變過往的主機廠思維,全面提升用戶體驗。
不管是新能源戰略的調整還是對中國市場的重視程度,起亞的變化都肉眼可見,但是要想在中國市場實現逆襲,光靠這些顯然還不夠。未來,起亞也將面臨不少挑戰。
目前,悅達起亞的銷量與巔峰時期有著云泥之別,那么如何挽回用戶信賴是重中之重。
首先,起亞此前曾表示要放棄價格競爭,那么如何迅速擺脫低端形象站穩高端市場就是當務之急。不過快兩年過去了,這一目標在國內似乎沒能達成,那么起亞未來是否會調整戰略呢?
其次,雖然起亞試圖以“all in新能源”的戰略目標,重新打開中國市場大門,但是姍姍來遲的電氣化轉型,卻很難吸引國內用戶的目光。
同時,起亞不僅要直面國產品牌的競爭,還要面對上汽通用別克、南北大眾等合資品牌漸入佳境的新能源車型,那么又該如何打造出自身獨特的核心優勢呢?
因此,悅達起亞雖然有逆襲的征兆,但是要實現逆風翻盤,仍需要不少努力,你們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