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百度在武漢推出的蘿卜快跑無人駕駛出租車服務突然走紅。據報道,蘿卜快跑在武漢市獲得了大量用戶的青睞,訂單量激增,單車單日的訂單量甚至超過了20單。要知道大部分出租車司機平均一天的單量,大概也就是20單。與此同時,很多網友也表示蘿卜快跑的價格十分低廉,而且車內整潔無異味,整體體驗要比出租車、網約車更好。
那么,在出租車領域開始嶄露頭角的無人駕駛,快要取代司機了嗎?距離無人駕駛普及還有多遠?
無人駕駛出租車爆紅
但談普及還太早
雖然蘿卜快跑最近才開始上熱搜,但其實早在2022年蘿卜快跑就已經開始在武漢、重慶、上海等城市布局了。那么趁著這波流量,無人駕駛出租車會迅速進行商業化普及嗎?
車叔認為,盡管無人駕駛出租車最近受到了廣泛關注,但要實現其大規模商業化運營,目前還存在諸多挑戰。首先,無人駕駛技術能力尚未成熟。robotaxi相比L4級別的自動駕駛技術需要更多的穩定性,這不僅包括車輛自身的感知、決策和執行能力,還包括對復雜交通環境的適應性和對突發情況的應對能力。目前,許多公司在技術上仍處于探索階段,尚未達到可以大規模部署的水平,包括蘿卜快跑也被網友拍到停在斑馬線處“思考人生”。
其次,法規和政策也是制約無人駕駛出租車發展的重要因素。自動駕駛車輛的上路需要得到政府的批準和監管,而目前國內對于自動駕駛的法規尚不完善,對于無人駕駛出租車的監管更是處于起步階段。此外,社會對于無人駕駛出租車的接受度也是一個問題,公眾對于新技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仍有疑慮。
無人駕駛出租車的商業化運營還需要考慮成本、收益和可持續性等多個方面,目前,許多公司包括百度在內,在計算成本時可能沒有充分考慮到所有因素,導致對無人駕駛出租車的商業前景過于樂觀。他強調,只有當技術、法規和商業模式等各方面都成熟時,無人駕駛出租車才能真正實現商業化。
不過對于無人駕駛出租車的未來發展,我們也應該保持樂觀態度。目前業內不少觀點認為,大概兩年后,隨著技術的進步、法規的完善和市場的成熟,無人駕駛出租車將迎來轉折點。屆時,這一領域可能會出現突破性的發展,為人們的出行方式帶來革命性的變化。
無人駕駛
要搶走司機們的飯碗了嗎?
蘿卜快跑爆紅的同時,許多人也在思考自己被人工智能取代的問題。對于出租車、網約車司機來說,這可能會影響到自己的生計的大問題。目前蘿卜快跑在武漢的低價運營就引發了廣泛的討論和爭議,一些武漢的出租車司機認為,蘿卜快跑的超低價策略擾亂了市場秩序,擔心這種低價競爭會影響他們的收入。
武漢的網約車和出租車行業是一個龐大的勞動市場,從業人員眾多。根據人民網2023年11月的報道,湖北省武漢市已經聚集了37家網約車平臺企業、59家加盟合作企業,以及2.4萬名網約車司機。此外,武漢市出租汽車信息化綜合管理平臺的數據顯示,早在2021年,武漢就擁有了1.7萬臺出租車和超過3萬名出租車司機。
然而,隨著蘿卜快跑等無人駕駛出租車在武漢乃至全國的快速擴張,傳統司機的就業問題變得尤為突出。這些司機的就業轉移將引發重大的經濟和社會問題。雖然無人駕駛出租車的運營可能會創造一些新的職位,如遠程安全員,但這些新增崗位是否能夠彌補失業司機的數量,目前尚不明朗。無人駕駛技術的發展,無疑給傳統出租車行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
不過無人駕駛除了在出租車領域,也有很多地方可以發揮優勢。在許多中小城市,由于資金和資源的限制,公共交通系統的運營往往面臨困難。在這種情況下,無人駕駛汽車的運營方可以成為這些城市的公共交通服務提供者,幫助填補公共交通的空白。此外,對于距離較近或地理位置偏遠的地區,傳統出租車服務可能因為成本效益問題而不愿意提供服務,導致乘客難以打車或遭遇拒載。無人駕駛汽車的出現,為滿足這些特殊需求提供了新的解決方案。無人車不受傳統司機的工作時間和地點限制,能夠覆蓋更廣泛的服務區域,為乘客提供更加靈活和便捷的出行選擇。無人駕駛公共交通與傳統出租車、網約車并存,前者在固定區域運營,可能會是未來一段時間的主要方式。
無人駕駛出租車或成車企重要試驗場
無人駕駛出租車的概念在近年來逐漸成為汽車和科技行業的熱門話題,許多公司都在積極研發和測試相關技術。比如豐田汽車與小馬智行在無人駕駛出租車領域的合作,雙方聯合發布了首款基于廣汽豐田生產的bZ4X純電車輛平臺打造的純電自動駕駛出租車。
小馬智行的自動駕駛系統已在北京、上海、廣州和深圳等一線城市推出自動駕駛出行服務,累計自動駕駛里程超過2100萬公里,無人化測試里程超過100萬公里,付費出行訂單數近20萬單。這次合作將利用豐田在電動車平臺開發上的優勢,以及小馬智行在自動駕駛技術上的成熟和商業化能力,共同推動無人駕駛出租車的商業化和規模化落地。
此外,豐田與小馬智行的合作還考慮到了車路協同的可能性,這一方面廣州的城市基礎設施不容忽視,廣州是國內首批開放遠程測試許可的城市之一,并對自動駕駛軟硬件系統的安全性、可靠性提出了細化要求。這為基于實時數據監管的自動駕駛路測表現和能力明確了量化門檻,也為民用高階智能駕駛系統的未來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此前一直備受期待的特斯拉無人駕駛出租車在近期也有了新動態,據內部人士透露,特斯拉將無人駕駛出租車的發布時間推遲至10月份,此舉主要目的是為了給項目團隊提供更多的時間來制造和測試更多的原型車輛,確保最終產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Elon Musk)此前曾表示,無人駕駛出租車將是特斯拉未來的重要組成部分,有望徹底改變人們的出行方式。
滴滴出行旗下的自動駕駛部門與廣汽埃安宣布聯合成立了一家名為安迪科技的合資公司,該合資公司計劃在2025年之前推出其首款專為自動駕駛出租車服務設計的汽車車型。
與此同時,物流巨頭順豐速運在去年年底已經在杭州啟動了安兔自動駕駛RoboTaxis的部署工作。這些自動駕駛送貨車輛代表了自動駕駛技術在物流領域應用的不斷擴大和深化。
此外,Auto X安途智行和文遠知行等其他企業也在中國的一二線城市積極推廣他們的自動駕駛解決方案。這些公司通過在都市地區部署先進的自動駕駛系統,正在逐步推動智能交通和智慧城市的發展。
通過無人駕駛出租車,車企和L4公司都在積累著大量的數據、樣本,無論商業化普及與否,對于智能駕駛技術的進步都會起到積極作用。
車叔總結
百度在武漢推出的蘿卜快跑無人駕駛出租車服務,以其低廉價格和優良乘車體驗迅速走紅,引發了對無人駕駛技術普及的廣泛討論。盡管訂單量激增,但行業內普遍認為無人駕駛出租車在技術、法規和商業模式等方面仍面臨挑戰。無人駕駛時代雖然充滿潛力,但要實現真正的普及,還需要業界、政府和社會的共同努力和深入探索。同時,人工智能取代人工之后引發的社會問題,也同樣值得關注。你認為是按照市場規律優勝劣汰合適,還是應該讓無人駕駛循序漸進,逐步普及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