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理想與華為的隔空對戰如何,理想汽車的銷量都實實在在地擺在那里。以增程式技術路線撕開新能源口子,再加上毫無保留地綁定國內家庭用戶的購車需求。即便眼下理想汽車的所有產品線,定價都在30萬元以上,也無法阻止它在去年的熱銷。于是定位和定價更低的理想L6,自然成為市場和用戶的新期待。新車價格進入30萬元以內區間已經是板上釘釘,但在梳理完眼下有關理想L6的技術信息后,這款車或許還有潛力逼近20萬元門檻?
尺寸小了,電池也小了
對新能源車而言,一說價格便宜了,大概率離不開動力電池因素。落腳在理想L6身上,它的電池容量很可能更小了。從目前披露的信息來看,新車搭載的將是一塊容量為35.8kWh的動力電池。照此計算,相比理想L7、L8身上那塊40.9kWh的電池包,電池容量小了5度多。當然,5度電的電池,成本也就數千元而已,談不上什么太大的差距。而且理想L6的車身變得更小了,所以電池容量小一點也是順理成章。但答案真就這么簡單嗎?我們就從車身尺寸和車重角度入手。
首先,理想L6將是理想汽車旗下第一款車身長度不足5米,且軸距小于3米的量產車。另外,從工信部的數據來看,新車的整備質量大約在2.3噸出頭。對比理想L7,至少要輕100kg以上。那么接下來我們做一個最簡單粗放的計算,理想L6要比理想L7的整備質量減小4%以上。而電池容量上,理想L6則是要比理想L7縮小超過12個百分點。雖然眼下查詢到的數據,都顯示理想L6的純電續航里程達到172km,但卻沒有明確對應的工況標準信息。結合理想L7的純電續航(WLTC:170km/CLTC:210km)。完全按照等比例縮減,再參考車重影響。可以得出理想L6純電續航172km的表現,大概率是CLTC工況。
從以上的粗略計算也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即同等工況下,理想L6的純電續航表現,大概率會稍低于理想L7。另外,理想L6還換用了磷酸鐵鋰電池。從目前曝光的信息來看,理想L6無論是采購至欣旺達,還是寧德時代的動力電池,都將是磷酸鐵鋰電芯。這里不排除后期理想L6還會有搭載三元鋰電池的配置,但至少從中低配的角度來說,磷酸鐵鋰電池也會為成本控制提供更多空間。
至于對比理想L7,后者三款配置全部搭載的三元鋰電池。所以,除了前面聊到的工況條件下的純電續航差距。理想L6在克服低溫環境下的能力,也將有一定妥協。考慮到車輛空間的變化,理想L6的用車工況或許也不會完全復制理想L7的用戶群體。回到成本問題上,更小的電池容量、磷酸鐵鋰電芯,以及更小的車身尺寸。都使得理想L6的整體成本將會比理想L7,有一個值得期待的下探潛力。
沒有空氣懸架和激光雷達,就能賣20萬?
當然,理想L6并不是所有都在理想L7身上去做減法。比如增程器方面,那臺熟悉的,最大功率113kW的1.5T四缸增程器,就被延續了下來。疊加去年理想約37.6萬輛的交付量成績,這些都為增程器的成本下探,鋪平了道路。因為內燃機部分的成本算法,與電氣化的邏輯并無完全一致。簡單來說,同一款內燃機,裝機量越大,成本也就越低。在這方面,日產HR16、大眾EA211等等,都是最好的例證。而去年理想的交付量中,所有車型都搭載了同一款增程器。
簡單來說,理想L6無論是“油”還是“電”,甚至是整車空間方面,成本上都有或多或少的下探空間。剩下還能大幅捍衛價格護城河的,恐怕就剩下底盤(空氣懸架),以及智能化(激光雷達)兩個方面。
以空氣懸架為例,即將改款的理想L系列,大概率將開始陸續換裝雙腔空懸。但面對即將上市的全系列最廉價車型,直接從理想L6開始使用雙腔空懸,這種以下克上的概率并不大。事實上,就連眼下這套單腔空氣懸架,大概率也不會在理想L6身上標配。畢竟,理想L7的低配也放棄了該配置。再結合理想L6換裝磷酸鐵鋰電池的控制成本操作,全系列標配空氣懸架的可能性,應該并不大。
至于激光雷達部分就更簡單了,因為從申報圖來看,理想L6的低配至少是不會配置該功能。事實上,同樣參考理想L7,也只有頂配車型才配置了激光雷達。再加上眼下包括理想、華為在內的新能源車企,都熱衷于將激光雷達等感知硬件,與空氣懸架在內的底盤硬件結合,以打造全新的主動式懸架體驗。所以在車型配置上,空氣懸架與激光雷達高度捆綁也是完全有可能的做法。畢竟這樣更可以激發兩套硬件的最大實用效果。
總結來說,即將上市的理想L6,在動力電池的容量、電芯,以及車身尺寸方面,都進行了適當縮減。再配合高銷量帶來的邊際效應,以及電池采購成本的潛在下探。以上種種,都為理想L6的定價預留了足夠的空間。也在用戶體驗方面,明顯拉開了與理想L7的差距,規避不必要的產品內耗。也正是由于兩款車型在產品力上的差距,使得理想L6的合理生存空間,或將下探至25萬元左右。其低配車型,甚至或將無限接近20萬元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