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早,有這么一個話題快速竄上熱搜——知名餐飲品牌被曝只剩下兩家店。
話題信息顯示,趁燒歡樂燒肉這一品牌推出未滿兩年,卻已經開啟了業務收縮。
據媒體報道,今年春節前,「趁燒」在廣州、深圳各關掉了一家門店,而如今「趁燒」全國僅存上海兩家和廣州一家門店,而位于廣州的最后一家也即將停業。
那么,「趁燒」是誰?熱搜里,為何稱其為知名餐飲品牌?事實上,趁燒是火鍋第一股呷哺呷哺品牌旗下的烤肉品牌。
說起呷哺呷哺,大家耳熟能詳,在海底撈還沒那么火的時候,其吧臺式火鍋更是火遍全國,獨特的就餐方式,也給呷哺呷哺創造了持續亮眼的成績。
比如在2015年,呷哺呷哺憑借著24.25億元的營收,獲得了2.63億元的歸母凈利潤,相比同年的海底撈,營收為57.57億元,但歸母凈利潤僅為2.73億元。
然而花無百日紅,在消費升級及火鍋行業多元開花的背景下,呷哺呷哺可以說在火鍋界接連敗退,逐漸淡出主流視野。呷哺呷哺隨后祭出了主打火鍋和茶憩的中高端火鍋「湊湊」這一全新的品牌。
與此同時,在2022年,又推出了品牌「趁燒」,打著首創「燒肉+酒茶+歡樂」多元化全新「餐飲+」模型切入烤肉賽道。
顯然,在火鍋市場失意的呷哺呷哺過去幾年,一直試圖通過新的品牌實現逆風翻盤,比如趁燒這個品牌,呷哺呷哺就給其寄予了厚望。
其由呷哺呷哺創始人賀光啟親自掌舵帶隊,號稱潛心打磨了8年,并在新品牌剛推出的時候宣稱首批20余家門店將落戶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未來3年門店數將突破百家。
當時,賀光啟信心滿滿,認為我國一線和新一線城市已經向國際化消費城市轉型,呈現出高端和多元化的消費趨勢。且同時,200元至300元的高端燒肉賽道,是一片藍海,而趁燒瞄準的就是這一市場。
客單價更是瞄準到了250元,成為呷哺呷哺客單價最高的品牌。
一開始,趁燒的標桿店確實表現不俗,單店一度創下了年3000萬營業額的成績,然而大環境的變化和賀光啟開了個玩笑。
不足兩年,趁燒顯然讓賀光啟失望了,所謂首批20家店,事實上,只開出了8家,而如今只剩下兩家半,而三年100家,似乎成了遙不可及的夢。
那么作為呷哺呷哺想要逆風翻盤的重要籌碼,為什么要收縮呢?歸根結底,不只是趁燒虧不動了,而是整個呷哺呷哺虧不動了。
據每日經濟新聞報道,目前廣州僅存的一家趁燒門店,平常四分之三的餐桌都是空著的,每個月的營業額只有30多萬元,但租金就達到20萬元,當然,算上水電、人工、食材等成本,基本上是虧本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