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能源市場,跑出來的“黑馬”往往出現了耐力不足的現象。
數據顯示,今年5月,深藍汽車銷量為1.43萬輛,前5個月的累計銷量為6.72萬輛。月均超1萬輛的數字看上去還可以,但深藍汽車2024年的銷量目標是28萬輛,目前年度目標達成率不到24%。深藍汽車要完成今年銷量目標,需要在剩下的7個月達成超21.3萬輛的銷量,每個月銷量要超過3萬輛。而這個數字對于目前的深藍汽車來說,還存在很大的挑戰。
作為長安汽車旗下首個自主純電品牌,深藍汽車被寄予厚望。
2022年4月,深藍品牌正式發布;7月,首款戰略車型SL03上市;12月,SL03克服重重挑戰,單月交付破萬;2023年6月30日,深藍正式發布品牌戰略,并啟動S7大規模交付;8月4日,深藍S7交付破萬。
用時14個月,深藍汽車創下了自主新能源品牌最快突破10萬交付的新紀錄。彼時,深藍汽車在汽車圈內一炮而紅。
然而,高光時刻來得很快,深藍汽車的瓶頸期,來得也很快。如今,深藍汽車似乎有點陷入前期猛沖,后勁不足的狀態中:2023年,深藍汽車的銷量目標達成率,不到68.5%。而這,還是原定銷量目標砍半后的成績。
對此,市場上有分析稱,近兩年,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價格戰無休無止,年輕的深藍汽車參與降價活動對品牌口碑損害較大。另一方面,與合資勢力和行業龍頭相比,深藍汽車的品質、駕駛體驗,以及口碑都略顯遜色,尚未形成市場核心競爭力,生存壓力較大。
其中,大額優惠降價,一方面不利于維護老用戶,另一方面對于企業長期的發展也是一個極大的考驗。據扉旅汽車獲悉,當下深藍汽車仍處于“賠錢賺吆喝”的階段。根據長安汽車2023年年報,去年深藍汽車營收為258.83億元,凈虧損為29.99億元。由此看來,曾多次加入“降價大軍”的深藍汽車,進一步以價換量的空間已十分有限。
而除了降價引發的消費者不滿之外,深藍汽車在品質保障方面也存在諸多的問題。
在去年3月份,就有不少車主發出聯合聲明《長安深藍SL03車主致長安汽車的一封信》去維權。聲明書中,客戶列出深藍SL03的具體故障,包括冬季部分車輛儀表屏幕及中控屏幕無顯示甚至導致“盲開”現象、座椅加熱后出現明顯鼓包及座椅縫線脫落、自動剎車輔助存在嚴重缺陷等。
此外,虛假宣傳也是投訴的重點,深藍官方宣稱車機娛樂系統的運營內存和儲存空間為12G RAM +128G ROM,和第三方軟件測試的8G RAM +64G ROM差別較大。對此,長安深藍解釋稱,是因為深藍SL03的車機搭載了安卓和QNX兩個操作系統,分別偏向娛樂和安全的不同屬性,12G+128G是兩個系統的總內存,而分配給QNX的內存資源,也無法通過網絡測試辦法掃描到。這樣的解釋,類似于部分車企用過的文字游戲,更加敗光好感。
今年,截至目前,據中國網汽車質量投訴平臺數據統計,深藍汽車的投訴量超30條;另外,今年315期間,曾有多位網友反映購買深藍S7時被交付展車而非新車。
此外,更值得一提的是,作為后入局者的深藍汽在強手如林的新能源市場,也缺乏記憶點,其推出的深藍SL03與深藍S7,除了增程標簽,其產品力上沒有明顯的短板但也缺乏突出的優勢,在問界,零跑紛紛入局增程市場時,其份額很快被瓜分。
而為了提振銷量,深藍汽車也開始不斷拓新,發掘到了越野車的可能性,推出了首款硬派越野G318。有分析稱,站在深藍的角度,這樣的做法無疑是深藍在嘗試拓寬其潛在的用戶群體。但這樣不免也讓人感受到了品牌調性的不統一,甚至會讓消費者懷疑深藍的產品規劃是否清晰。
此外,新能源硬派越野市場本就相對小眾,能否為深藍汽車貢獻大規模的銷量首先是個問題。其次在這一領域,目前已有長城和方程豹等實力玩家,深藍G318能在這一市場分得多大份額,尚難預料。
事實上,在越來越卷的新能源市場,留給深藍的考驗變得更為嚴峻,其不僅要面臨大量外部競品的沖擊,還要面對長安汽車內部阿維塔與啟源兩大品牌的擠壓。若銷量、品牌形象與產品標簽,一直無法得到改觀,不排除在集團內部被邊緣化的可能。